夏济安(191ffe1965),江苏苏州人。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毕业。抗战胜利后任教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外语系。1950年从香港赴台
北,在台湾大学外语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55年春,在美
国印第安那大学进修一学期。翌年在台北创办《文学杂志》月刊,历时四年,对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极具影响力。1959年再度赴美,先后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任教并从事研究,不幸因脑溢血而英年早逝。
夏济安对英美文学有精湛的研究,尤其是国际公认的研究中国新
文学的专家。用中英文发表的著译甚多,主要有研究中国二、三十年
代文学的专著《黑暗的闸门》(英文本,1968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初版)、《夏济安选集》(中文本,1971年台北志文出版社初版)、编译《美国散文选》上册(1958年香港今日世界社初版)等。所选注的《现代英文选评注》(1960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初版)至今畅销海峡两岸。
《夏济安日记》(1946年1月一9月)是作者逝世后由其弟夏志清
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的。所记时间虽然不到一年,却是爱情、亲情、友情的真实记录,是一代学人心路历程的具体写照,对了解和研究四十年代后期部分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的心态、治学和交游具有不容忽视的史料价值。这部日记经夏志清酌加注释后于1974年10月30
日至1975年1月 5日在台北《中国时报・人间》连载,同年由台北言
心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列为“言心人生丛书”之四。书出版后引起台湾和海外华人文化界的关注,半年之内就重版二次,不胫而走。
写日记对于我来说始终像是种行为艺术,偶尔拾起来兴奋异常,可绝没那份耐心当作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来做。我曾经赌咒发誓这一次一定要坚持下去,可是竟没有一次超过一个月,只可惜了那几本大大小小的本子。 后来看过很多沾了主人的光得以成书的日记,总是提不起多大兴趣。那种流水...
评分初识夏济安是因为他的译笔。董桥夏翻译的《名家散文选读》推崇备至,赞其“中英文富可敌国,进出衣香鬓影之间应对得体,十足外交官风度”(《三“家”村》),又在文中引夏译欧文作品一段:“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
评分爱是需要学习的 ——读《夏济安日记》 豆瓣有人写书评道:初识夏济安是因为他的译笔。董桥对夏翻译的《名家散文选读》推崇备至,赞其“中英文富可敌国,进出衣香鬓影之间应对得体,十足外交官风度”(《三“家”村》),...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得知这本书是因为讲国俗的老师钟情于西南联大,所以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而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完全是是因为张老师在课堂上说这是一本小清新的情书集,男生可以用以参考将来的情书范文。虽然我不是男生,我也不是小清新,张老师通俗的概括好像也不...
评分初识夏济安是因为他的译笔。董桥夏翻译的《名家散文选读》推崇备至,赞其“中英文富可敌国,进出衣香鬓影之间应对得体,十足外交官风度”(《三“家”村》),又在文中引夏译欧文作品一段:“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
又是维特型的。可以当书单读。
评分又是维特型的。可以当书单读。
评分Read it in my unforgettable Senior 4 days...
评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分最真实的还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东西。感情真挚动人。就是因为无法把对方当成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生的对象,将自己全身心投入,患得患失,进退两难,在ego和欲望/所求之间徘徊。赤裸裸的真诚。夏济安一生四段情,皆无疾而终。即使好奇李彦即R.E.本人看到这些日记,会作何感想,也改变不了无情的事实。倒是想起自己一直有的某个想法。即便你知道我曾因你而动情,且用情如此之深,一生都难以忘怀,那又如何呢。或许如董桥所言,“有一种文章写得得体却未必可以得分;人生毕竟有许多话实在不必多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