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受伤的文明

印度:受伤的文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奈保尔爵士(1932-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32年出生于特里尼达岛上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获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1953年取得学位后迁居伦敦,任职英国广播公司,1957年以《神秘按摩师》正式开始写作生涯。 奈保尔的作品以小说和游记为主,两者均获高度评价。代表作有:《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河湾》、《印度三部曲》等。 在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之前,奈何尔已收获无数荣誉,如英国最富声望的布克奖、毛姆小说奖、莱思纪念奖、霍桑登奖等。1993年,获颁第一届大卫・柯恩英国文学奖,该奖旨在表扬“尚在人世的英国作家一生的成就”。 1990年,奈保尔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

出版者:三联书店
作者:V.S.Naipaul
出品人:
页数:215
译者:宋念申
出版时间:2003-08
价格:1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18045
丛书系列:文化生活译丛(新版)
图书标签:
  • 印度 
  • 奈保尔 
  • 文化 
  • 游记 
  • 历史 
  • 旅行 
  • 文明 
  • 印度三部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一次的探访,奈保尔对印度和印度文化投入了更为复杂的理性和情感。尖俏的讽刺让位于沉郁乃至悲怆的分析与描述。千年古国的难题一一揭示,现实中的国度却未找到再生的原点。奈保尔的困境是印度的困境,也是我们的困境。本书颇为激越,但也证明像奈保尔这样的小说家,可更快速也更有效地指出问题所在,比之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小组和各式专家有过之而不无及。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奈保尔是印度裔的英国人,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书源自1975年自己对祖籍的探访,“不能仅仅看风景”,在现实的表象下,他看到印度被殖民的历史、几千年的宗教文化、种姓制度、甘地主义……共同塑型,印度“知性上已寄生于别的文明”,因此显得“毫无创造力、无力自卫”...  

评分

这本书有点颠覆印度我对印度一直以来有的印象,虽然这固有印象更多的来自于印度邮寄和印度电影(特别是老电影大篷车) 在游记里,看到的更多的是在这个不可思议的的国度里,虽然生活很困苦然而却处之坦然的印度人;乱糟糟的环境,宁愿病死也不去医院的穷人,医疗免费——所有这些...  

评分

“我们没有去处了,我们奔向来处吧”。奈保尔在印度三部曲第二部-受伤的文明里又讲,总往来处去的人是没有去处的。所谓精神自由与灵性的追求,是自以为的完整了自己向着神性的命运,是从困苦的包裹中抽身逃避,是被反复征服的人群的慰籍。 时隔十年,奈保尔第二次返回印度,那...

评分

记得去年读到一封网上转载的邮件,大意是说印度当代人对中国的理解充满偏见和愚昧的想象,通篇是对话,很搞笑。以前也接触过去印度做外交官的朋友,他们对印度的描述让我颇为惊异。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中有个细节,就是大女儿在出租车上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身上有股...  

评分

读《受伤的文明(印度)》有感 The untouchable in India (Who struggle to get rid of Karma that always torture them) 印度的不可接触者--------终其一生赎救原罪业障的边缘人 很久以前读梅塔的《孟买得失》:贫民的木棚架设在铁轨旁,年幼的孩子从床板爬下来,几乎就滚到铁...  

用户评价

评分

奈保尔对印度(尤其是圣雄甘地)这十几年间旅叙做了极为精彩提炼,印度人,在变化流动的外界事态与事物里,运用外面的现实来保持自我的延续,有着深远的魔幻世界和泛灵论思维,喜欢降低个人观察和判断力,用外部一切事物来锁定自我,从而期望达到接近纯粹直觉的生命。如果奈保尔批判的印度体验方式,和后来传入中国的禅学比较,会非常好玩,印度人天生就是外在世界尚未以分化独立形态存在,而我们需要修炼和开悟达到,唯一不同,就是印度人会停留在儿童一般发育不全的自我里,奈保尔直呼非常浅薄和惊人的无知。

评分

I thought Naipaul would be more intellectually capable than merely essentializing "India" through the nexus of ever unchanging caste-ism and religious mysticism, both of which I have seen very little, if not none, in West Bengal. He criticizes such essentialization but certainly practices it. Disappointing read.

评分

奈保尔的文字总有一种感染力,让人沉浸其中。看到这样的印度总让我想起梁漱溟对印度哲学的指责——向后看。个人的冥想内省,始终无法找到对未来的乐观。在变革时期,如奈保尔所言“无契约式的个人主义”,对民族国家建设的损害尤为显见。

评分

第一世界国家各有各的特点,第三世界国家都是相似的。奈保尔非虚构类内容带来的熟悉感更为鲜明强烈,集体失忆症,拥抱幻觉不自知,废墟压着废墟,文明断裂的国度,比起贫困更可怕的是荒谬和愚昧,不是游记更像是考察报告,奈保尔特殊的“身陷其中的旁观者”身份,令他看得更清晰。怀疑印度人看后要怒火中烧。

评分

愤青姿势完爆天朝公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