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黯国度

幽黯国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英] V.S.奈保尔
出品人:
页数:352
译者:李永平
出版时间:2012-9
价格:3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1401
丛书系列:三联小丛书
图书标签:
  • 奈保尔
  • 印度
  • 印度三部曲
  • 游记
  • 外国文学
  • 文学
  • 随笔
  • 英国
  • 幽黯国度
  • 奇幻小说
  • 黑暗世界
  • 冒险旅程
  • 神秘大陆
  • 史诗战斗
  • 魔法体系
  • 角色成长
  • 世界观构建
  • 沉浸体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奈保尔一贯的冷嘲热讽与孤傲尖酸中,后殖民情境中的印度乱象是那么的令人无奈与绝望。这一年的印度之旅其实也是他企图探询自己的历史与身份认同的内心之旅,而他的收获却是看到:印度属于黑夜——一个已经死亡的世界,一段漫长的旅程。于是,他便写了《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印度三部曲:幽黯国度》。

他在《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印度三部曲:幽黯国度》里的叙述技巧极为卓越,一步步缓慢地揭露了印度与他的内心,读来具有无比的乐趣…… 有一种人,远离了家园,但是他却比家乡的任何人更了解这个地方:作者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

作者简介

V.S.奈保尔(V.S.Naipaul):

英国当代作家,文化巨匠。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作品以小说、游记、文论为主,主要有《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米格尔街》、《自由国度》、《河湾》与“印度三部曲”等。其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誉,半个世纪里,将里斯奖、毛姆奖、史密斯奖、布克奖、第一届大卫·柯恩文学奖等收入囊中。1990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夜读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很简单的游记文学,和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有些类似。但是水平感觉高太多了。余秋雨的只是散文,奈保尔的游记感觉整体上浑然一体,不是那种散淡的感觉。 不仅仅在广度上具有小说的特点,奈保尔的这3部游记在深度上也远非余秋雨能够达到的。余秋雨的文章...  

评分

夜读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很简单的游记文学,和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有些类似。但是水平感觉高太多了。余秋雨的只是散文,奈保尔的游记感觉整体上浑然一体,不是那种散淡的感觉。 不仅仅在广度上具有小说的特点,奈保尔的这3部游记在深度上也远非余秋雨能够达到的。余秋雨的文章...  

评分

此书的名气很大,没有读过好像有点。。。。。。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有些章节我有点不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有些地方实在是前后表述有矛盾。 作为游记,作者的观察不能不说是仔细与敏锐了,但是我始终不能赞同贯穿全书的,对印度文化和印度人批评的态度。 作者给人一种高...  

评分

Aziz先生是达尔湖上丽华饭店的一位员工,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打着赤脚,上身穿一件脏兮兮、紧绷绷的灰色套头毛衣,下身系一条宽大的白色棉裤,腰间扎着一根绳子,头上还戴着一顶松垮垮的、羊毛编织的睡帽。Aziz先生说服我们付了三个月的定金,向我们承诺会在房间里安装抽水马...  

评分

从十年前奈保尔得奖的那一天,就一直在听说他如何失去了根,他一只在寻找身份认同什么什么。但这种感觉却一直没有发自心底。 后来在读《半生》的时候,这种感觉才第一次到来。 而在重读印度三部曲的时候,终于明白,奈保尔为什么用一种苛刻得甚至让人愤怒的心理来看印度的原因...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过最好的游记。三部曲:第一部如小说,第二部如评论,第三部如新闻特稿。

评分

从印度旅行回来后,再次拿起这本书。是不同的版本,是不是同样的翻译,我也不记得了。但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最喜欢的部分依然是他住在喀什米尔的,非常有趣,结尾竟然有被感动到。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读觉得奈保尔文笔很好。。。 还需要收回的是我对印度曾有过的所有看法。我终于读懂了他的每一个字:你若想了解印度,就必须先接受它。 重新发现那些我到达或者尚未到达心向往之的地名时,有一种重逢的激动。贝拿勒斯,拉贾斯坦(从拉兹普特人几个字中辨认出来),PONDICHERRY的精舍。非常意外他花大篇幅描写了这个精舍,就是著名的法国人建造的乌托邦小镇。 看来很多书都需要一读再读。读完以后,那些地方还需要你亲身前往,去验证,去体悟。那时候,书里的东西才有一部分可能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

评分

如果把这本书归类为旅行文学,那奈保尔写的比我见过的谁写得都精彩;如果把这本书归类为人类学作品,其中个人色彩极为浓重的描写又令人跟着他一起嫌弃和暴躁。令人心驰神往的叙事技巧吸引着读者一步步地读下去,一个粗略印象的印度浮现出来,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奈保尔只挖到了印度的一个表壳,不知道感觉正确与否。

评分

2013.4.9

评分

从印度旅行回来后,再次拿起这本书。是不同的版本,是不是同样的翻译,我也不记得了。但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最喜欢的部分依然是他住在喀什米尔的,非常有趣,结尾竟然有被感动到。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读觉得奈保尔文笔很好。。。 还需要收回的是我对印度曾有过的所有看法。我终于读懂了他的每一个字:你若想了解印度,就必须先接受它。 重新发现那些我到达或者尚未到达心向往之的地名时,有一种重逢的激动。贝拿勒斯,拉贾斯坦(从拉兹普特人几个字中辨认出来),PONDICHERRY的精舍。非常意外他花大篇幅描写了这个精舍,就是著名的法国人建造的乌托邦小镇。 看来很多书都需要一读再读。读完以后,那些地方还需要你亲身前往,去验证,去体悟。那时候,书里的东西才有一部分可能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