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颤栗

恐惧与颤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夏出版社
作者:[丹麦] 日兰·克尔凯郭尔
出品人:
页数:270
译者:一谌/等
出版时间:1999-01
价格:1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016382
丛书系列:现代西方思想文库
图书标签:
  • 克尔凯郭尔
  • 哲学
  • 存在主义
  • 恐惧与颤栗
  • 宗教哲学
  • 丹麦
  • 宗教
  • 存在哲学
  • 存在主义
  • 信仰
  • 孤独
  • 焦虑
  • 绝望
  • 选择
  • 责任
  • 悲剧
  • 精神困境
  • 宗教焦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古典传统的关系,因此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枢纽性问题。本“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编旨在积累两类文献:一,历代基督教神学要著(教父时期、中古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这些论著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二,西方学界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克尔凯郭尔(1813―1855)、19世纪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本书借《圣经》中亚伯拉罕和以撒的故事,论述了信仰和牺牲的观念。作者认为,信仰从本质上是一种悖论;畏惧并非来自某一确定对象的威胁,而害怕则是来自一个客观的威胁物。

目录信息

目录
恐惧与颤栗
序言
引言
亚伯拉罕颂
疑问
引言
疑问一 能否怀疑伦理的目的?
疑问二 对上帝存在绝对义务吗?
疑问三 亚伯拉罕对撒拉、以利以谢、以撒隐匿其目的,是否
符合伦理?

一个诱引者的手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亚伯拉罕的故事是最伟大的信仰故事,亚伯拉罕是最伟大的信仰者。所有的人都会在听完这个向神祭献子的故事后,同意上面那句话,有人会留下感动和虔诚的泪水。但没有几个人真正地理解了它。“首先,我无法理解亚伯拉罕,也许永远无法理解亚伯拉罕。然后,我只能以‘理解那个...  

评分

伦理具有普遍性,普遍性的事物是敞开的,而活生生的、具有感知和直觉的个人却是隐蔽的,但伦理要求人在普遍性中敞开自己。因此,在伦理的生活观中,个体的任务就是剥去自己的内在性,在外在的普遍性中表达自己,从一个具体的人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本质的人。每一个具体的个人...  

评分

对《恐惧与战栗》很费解 对于《恐惧与战栗》,我在2012-01-02下午终于硬着头皮看完一遍。 亚伯拉罕服从 上帝的 指示准备 杀死儿子, 旧约-创世纪 的文本上 的描述 比较短,然而 基尔克果 在 这本书当中,就是 围绕 这个 情节 来展开 论述。 他 铺陈很久,说明 亚伯拉罕的正...  

评分

评分

晚上操场散步,忽然想起克尔凯郭尔的几句话: “How to believe decides how to live” “从童年起,我就已经成为精神。” “人活着不是为了拖动锁链,而是为了张开双翼。” “我是一棵孤立的枞树,独自地自我封闭着,指向天空,却不投下一丝阴影,...  

用户评价

评分

人如不知恐惧,就不知伟大。

评分

其实这3天,是 异常的 煎熬,亚伯拉罕 不能让 妻子 和其他人知道,他 要上山,做出 这样的举动,这样 的煎熬,往往 会被 不能设身处地 的读者 轻易 的放过。 亚伯拉罕 献祭儿子。不仅仅 需要 依靠 弃绝 一切 的勇气,因为当事人本人 不可能预先 知道结局,如果 知道 结局会上天堂,或者 在中国 的历史书上 名传千古,这样的 牺牲 是 有 计算 的,反而 是 相对 容易的。但是 伦理 的困境 就在于 ,分明不知道 结局是如何, 在 这样 的不安 当中 考验 你的抉择。

评分

在信仰被当做镇痛剂来使用的国度,信仰者谁曾因亚伯拉罕式的无限弃绝而恐惧,谁曾在荒谬中感受过身心的颤栗,这是个义士隐匿的时代。

评分

“一个诱引者的手记”的最后一篇:现在她对我的一切抗拒已不再会存在。然而只有抗拒存在的时候,爱情才美好。当抗拒消失,存在的就只是脆弱和习惯……我不想与她告别,对我来说最为厌烦的莫过于女人的眼泪和女人的恳求,这些会使一切改变,但实际上又毫无意义……有件事却是真正值得去知道的,那就是自己是否能带有诗意地从一位少女身边离开,是否能使她变得高傲,以致她以为是她自己厌倦了这种关系。【一个渣男的高阶引诱日记。笔者的灵感来源于柏拉图、歌德、拜伦。】

评分

“一个诱引者的手记”的最后一篇:现在她对我的一切抗拒已不再会存在。然而只有抗拒存在的时候,爱情才美好。当抗拒消失,存在的就只是脆弱和习惯……我不想与她告别,对我来说最为厌烦的莫过于女人的眼泪和女人的恳求,这些会使一切改变,但实际上又毫无意义……有件事却是真正值得去知道的,那就是自己是否能带有诗意地从一位少女身边离开,是否能使她变得高傲,以致她以为是她自己厌倦了这种关系。【一个渣男的高阶引诱日记。笔者的灵感来源于柏拉图、歌德、拜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