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 丹尼尔·贝尔
出品人:
页数:359
译者:蒲隆
出版时间:1989-5
价格:1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01528
丛书系列: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资本主义
  • 文化研究
  • 文化理论
  • 贝尔
  • 现代性
  • 文化
  • 哲学
  • 资本主义
  • 文化
  • 矛盾
  • 社会
  • 结构
  • 意识形态
  • 批判
  • 理论
  • 反思
  • 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论述的不仅仅是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它在稍广的意义上涉及到资产阶级社会的矛盾。商人和制造业主创建了这一新世界。十六世纪后,中产或资产阶级又对社会加以现代化革命,他们扭转了人们对军事或宗教的关切,把经济活动变成了社会的中心任务。

资本主义是这样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它同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商品生产挂钩,依靠资本的持续积累来扩大再投资。然而,这种独特的新式运转模式牵涉着一套独特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characterstructure]。在文化上,它的特征是自我实现,即把个人从传统束缚和归属纽带(家庭或血统)中解脱出来,以便他按照主观意愿“造就”自我。在品格构造上,它确立了自我控制规范和延期报偿原则[delayedgratification〕,培养出为追求既定目的所需的严肃意向行为方式。正是这种经济系统与文化、品格构造的交融关系组成了资产阶级文明。而分解这一结合体及其内在意义,正是贯穿本书的主题线索。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目录
中译本绪言:贝尔学术思想评介(赵一凡)
一九七八年再版前言
初版序言
初版说明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导论/领域的断裂:主题绪言
第一部 现代主义的双重羁绊
第一章: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第二章:文化言路的断裂
第三章:六十年代文化情绪
第四章:走向大修复:后工业化时代的宗教与
文化
第二部 政治体系的困境
引言:从文化到政治
第五章:动荡的美国:国家危机的暂时的和永
久的因素
第六章:公众家庭:论“财政社会学’和自由
社会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其实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这位享有盛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美国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ve)最耀眼的思想家,就是这么看待问题的。贝尔在一本有趣的书8)里发挥了这样一个论题,先进的西方社会里暴露的危机可以追溯到文化与社会、文化现代性和经济与管理体系的要求这两...

评分

哈佛高龄教授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出版汉译第三版,对于我这类喜爱历史、社会学阅读的人来讲,实在是福分。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汉译第一版由三联书店推出,赵一凡先生与人合译,语句读来偶有芜杂交错之感,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大对劲。第二版貌似由商务印书馆...  

评分

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很深刻,但让人痛苦的是分析太感情用事了。所有的新的都是不好的,所有的变化都是危险的。验证了曼海姆:保守主义往往走向宿命论?  

评分

一个人可以一夜暴富,然后披金挂银,珠光宝气,但是他不可能一夜之间修炼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一个阶级可以用三年五载的时间推翻另一个阶级,然后耀武扬威,招摇过市,但是它不可能在三年五载中把自己打造成文化巨人。凡是文化上落后的个人、阶级或民族,即使他(它)的经济...  

评分

思想与行动无尽的循环, 无数的发明,无数的实验, 带来运动着,却不静止的知识, 急于表达,却非沉默寡言的知识, 用词语构成的知识,以及对词语的漠视。 ——T•S•艾略特 《磐石》合唱词 这是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书前作者引用的一段诗句。乍看诗行描绘的只是有关知...  

用户评价

评分

丹尼尔贝尔成了我的新偶像了

评分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资产阶级社会有双重的根源和命运。一个源头是清教与辉格党资本主义,它不仅注重经济活动,而且强调品格(节制、诚实、以工作为天职)的塑造。另一个源头是世俗的霍布斯学说,它本身是一种激进的个人主义,认为人的欲壑难填。虽然这种个人欲望在政治领域受到君主制的限制,它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却肆意蔓延。这两种冲动长期难以和睦相处。但这种紧张关系逐渐消失了。如上所述,美国的清教思想已经沦落成为乖戾的小城镇心理,它只讲究所谓的体面。世俗的霍布斯学说养育了现代主义的主要动机——追求无限体验的贪欲。新官僚机构的出现侵蚀了社会自我管理的自由主义观点;在此影响下,把历史看作是开放尔进步的辉格党世界观业已寸步难行,尽管它尚未完全垮台。以往支撑所有这些信念的基础都被彻底粉碎了。

评分

以禁欲主义为主的宗教冲动力消失殆尽的时候,盲目的经济冲动力成为主导,超支购买、及时行乐取代了先劳后得。新的意识还未稳定,旧的信念已经消亡,这种精神危机又何止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现在的中国上无信仰,下无底线,可以说文化矛盾也不少。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究竟好还是不好?

评分

稍微改头换面一下,吐槽当代天朝基本无压力。。。

评分

2002年3月读书笔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