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是原则上错误的吗?在精神疾病患者不同意的情况下,可否对其进行强制治疗?绝经后的妇女是否应当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基因检测数据应当对谁公开?卫生保健资源应当如何合理分配?在这本精致、通俗的医学伦理学小书中,作者收集和整理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很有意义,也很发人深省;对于生命和医疗的关系给了我们新的道德启示。
作者
托尼·霍普(Tony Hope) 牛津大学医学伦理学教授,精神科名誉顾问医师,牛津大学医疗伦理和沟通中心的创立者。与人合著有《牛津临床医学手册》和《掌控你的心灵》。
序言作者
孙慕义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学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东南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首席教授、伦理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医事法学专业的开创者。主要致力于生命伦理学的原理和原论以及基督教伦理神学的研究,著有《后现代卫生经济伦理学》、《后现代生命神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大法学》、《新生命伦理学》等二十余部专著。
无论是否从医,我们在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医学伦理的问题,有时还会加入一场争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凭直觉做出反应,深入讨论时也许可以列出一些论点。 试着看看对下列几个问题自己能否给出有条有据的回答: 安乐死是否合法? 有限的医疗资源是应该用来帮助更大的受众...
评分翻开这本书最有趣的第一个地方便是关于这书的作者和这书作序者的介绍,Tony Hope这个在这个领域相当有成就的人,居然还是只跟人合著了两本书,而作序者只是中国有影响力的人,便写了二十余本书,不能不说这从中能看出两种学术体系本质的不同。一个追求学问和真理,一个追求名声...
评分翻开这本书最有趣的第一个地方便是关于这书的作者和这书作序者的介绍,Tony Hope这个在这个领域相当有成就的人,居然还是只跟人合著了两本书,而作序者只是中国有影响力的人,便写了二十余本书,不能不说这从中能看出两种学术体系本质的不同。一个追求学问和真理,一个追求名声...
评分这是一部闪闪发光的作品,通篇满溢着理性与逻辑的光芒!牛津通识读本系列,真的是越读越有惊喜啊,赞美!一个月前成都回深圳的航班上开始读的,这次再次从深圳去成都的航班上读完。恰好也是去推进一个医学相关的项目,最早是在kindle上翻到以前保存的电子书,本来是想随手翻看...
评分翻开这本书最有趣的第一个地方便是关于这书的作者和这书作序者的介绍,Tony Hope这个在这个领域相当有成就的人,居然还是只跟人合著了两本书,而作序者只是中国有影响力的人,便写了二十余本书,不能不说这从中能看出两种学术体系本质的不同。一个追求学问和真理,一个追求名声...
以别人的痛苦为代价去追求一种道德清白感,这是有悖常理的。
评分就粥吃了
评分非常好看啊,尤其是关于基因检测数据那一节
评分非常好看啊,尤其是关于基因检测数据那一节
评分伦理学好烧脑,一些定理,然后用一些特例来验证,比如,当事人知情权,但是孩子不是丈夫的,男的是否有知情权,还是只是妻子有知情权。病情隐私权,16岁以下少女怀孕的隐私是否适用其父母? 生育孩子有自己基因缺陷,家族其他人是否有知情权?不过为伦理学不需要给出明确答案,这点和法学有点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