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莱恩(1927―),当代著名的生存论心理学家。
本书系莱恩的代表作,也是生存论心理学的经典作品。书中,作者对精神病问题作了生存论一现象学讨论,探讨了“精神分裂性”个体的心-身关系以及精神分裂症状态的生成、发展等。作者强调,本书并非任何已知生存论哲学的直接运用,但生存论思想传统却是作者的主要思想来源。
分裂这个词被人厌恶,但我最近却越来越体验到分裂所带来的正面效应。许多时候我们对于分裂的态度导致了问题的不解,而不是分裂本身。分裂大多带来了无数的对抗,但从头脑的角度来看,对抗的两边却是一体的,这是一种刺激的结果,与生命原块有关。在生命原块那里,凡是未能...
评分记得数年前,我答精神健康课程的老师问,学习精神健康课程的目的。我说,我想知道精神病人到底是不是正常的,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多年过去,一直在这个简单的问题前绕圈子。直至最近老师的一个主体性打开明亮的路途,进一步在本书中找到了细致的解答。也对于自己、曾经爱过的...
评分记得数年前,我答精神健康课程的老师问,学习精神健康课程的目的。我说,我想知道精神病人到底是不是正常的,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多年过去,一直在这个简单的问题前绕圈子。直至最近老师的一个主体性打开明亮的路途,进一步在本书中找到了细致的解答。也对于自己、曾经爱过的...
评分我不知道有多痛可以造就如此的爱,我不知道有多累可以放射如此的激情。因为我始终依赖我的感官,逃离不出我的大脑皮层。试着闭上双眼,我给你的爱并不在这世间万物之中,敞开你那透明的心,用心来感触这炙热的爱,不要害怕,撕裂我的心,那里有你美丽的住所。
评分记得数年前,我答精神健康课程的老师问,学习精神健康课程的目的。我说,我想知道精神病人到底是不是正常的,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多年过去,一直在这个简单的问题前绕圈子。直至最近老师的一个主体性打开明亮的路途,进一步在本书中找到了细致的解答。也对于自己、曾经爱过的...
很中肯的一种对精神分裂的解读 人如果太执着于维持一个自我,把自我与他人隔绝,反而会失掉自我存在的意义。虽然与他人相处必定会改变一部分的自我,但是这是值得且有益的,否则自我将脱离社会,失去存在的根基。也许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种自我内在的支持,而不是借他人来确定自我的概念,他人给予的自我总会带来焦虑,也因此是脆弱的。
评分“如果有人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自身存在的经验,表达他那赤裸裸的、触目惊心的真理,极为严肃地告诉我们他不真实,告诉我们他已经死了,那么,这就是疯狂。”无疑,它在我伤口撒了把盐。(此书掷地有声的程度远远胜于它作为一本咨询书的价值。事实上,笔者一边观看这么倔的分裂者的袒露,一边在狂笑着揪头发(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笔者的新单位办公桌上……)
评分“如果有人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自身存在的经验,表达他那赤裸裸的、触目惊心的真理,极为严肃地告诉我们他不真实,告诉我们他已经死了,那么,这就是疯狂。”无疑,它在我伤口撒了把盐。(此书掷地有声的程度远远胜于它作为一本咨询书的价值。事实上,笔者一边观看这么倔的分裂者的袒露,一边在狂笑着揪头发(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笔者的新单位办公桌上……)
评分没想到啊没想到 终于还是和“存在”打了照面
评分存在性不安—渴望暴露又希望隐藏—既渴望被证明存在又害怕被吞没—自我=外界的感知模式变成,自我=假我=外界—自我无法真实感知外界,只做为一个幻想和观察者存在。(过分执念于自己存在的人没办法体验到这个世界的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