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尼尔·波兹曼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193
译者:吴燕莛
出版时间:2011-6
价格:29.8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3344987
丛书系列:理想国 人文精选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社会学
  • 童年的消逝
  • 文化
  • 传媒
  • 童年
  • 社会
  • 美国
  • 童年
  • 消逝
  • 媒体
  • 影响
  • 社会
  • 变迁
  • 文化
  • 成长
  • 数字
  • 时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首创媒体生态学专业。一生出版20余部著作,其中《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和《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2003年10月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目录信息

维塔奇书局版序言
引言
第一篇 童年的发明
第一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第二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第三章 童年的摇篮期
第四章 童年的旅程
第二篇 童年的消逝
第五章 结束的开端
第六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第七章 成人化的儿童
第八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第九章 六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 整本书在讲童年的发展:开端、过程、结束,并探讨结束的原因,但是没有给出太多解决的方案。作者先从童年的开端开始阐述,然后一直讲到童年的消逝,在这一过程中,探讨童年消逝的原因。作者认为童年消逝的原因是:印刷术、电报、电子媒体的产生。...  

评分

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 整本书在讲童年的发展:开端、过程、结束,并探讨结束的原因,但是没有给出太多解决的方案。作者先从童年的开端开始阐述,然后一直讲到童年的消逝,在这一过程中,探讨童年消逝的原因。作者认为童年消逝的原因是:印刷术、电报、电子媒体的产生。...  

评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同于人们所习惯接受的生物学概念——在本书里,尼尔•波兹曼所讨论的“童年”,指的是一种被创造的、相对于“成年”存在的社会学概念,因而读者不必误会这是一本讲因为饮食结构改变而使孩童生理性过度过早发育的营养学作品——尽管这也是个重要的问题...  

评分

童年在消逝,这多少是一个让人沮丧的事情。作为纯真年代的代名词,童年的概念在每一个经历过的人心中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身边的小孩子越来越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单纯了,小小的年纪差不多懂得了成人全部的秘密。他们做事情越来越功利,越来越藐视大人的权威,...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以童年概念为切入点谈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的过渡,有点凯里谈阅读的味道,也有点布尔迪厄谈电视的味道。总结起来一句话:都怪电跑得太快了。

评分

话说传播学的东西,经常让我有一种似是而非,缺乏逻辑,却又不无道理,用一个非常奇特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与社会的变迁,但是这角度又不是那么的无懈可击,顺理成章。总是带着非常多的臆想,猜测,把相关与因果混淆。另外,如果按照书中的逻辑,童年不能消失的唯一理由,貌似就是因为消失了,就太可惜了。但童年又不是本来就有的,又有何不可呢?怀旧?童年已经跟美好,单纯,美建立了联系?

评分

比《娱乐至死》好~~依然关于印刷、电子传媒,波兹曼的书要么读这本就可以了~~从童年的角度入手,很有趣~~16世纪之前,印刷术普及前,西方人没有所谓的童年,儿童就是缩小的成人,大家基本都是文盲。一个小偷能读出《圣经》中的一句话,就会在手指上被烙印,如果读不出,则是绞刑。。。

评分

“童年”并非与生俱来的概念,这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中世纪的湮灭,经由印刷术和学校的共同推动才成为当今世界的普遍共识。但是今天,由于以电视为代表的“无差别”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儿童与成人的区别正在消失,与此相伴的,则是“童年”的逝去。

评分

我觉得作者理解世界解读世界试图寻找答案的思维比这本书本身说的事情要有趣也有意义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