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有如空谷幽兰,默默领略,最好。
木心的诗文是在天空里飞翔的,木心的讲学,则像孔雀开屏。
李劼《木心论》( On Mu Xin’s Self Enlightenment ),同时想到的乃是:这天底下,能够如此畅谈文学的,不知还能有几个。
上篇《木心开屏,美在洞见》。木心讲学讲出的,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洞见,犹如一片片美丽的花瓣。静观如孔雀开屏,雍容华贵;动察如天女散花,纷纷扬扬。
下篇《遥应李耳,堪比但丁》。木心最出色的散文足以与《道德经》媲美,作为诗人的木心,乃中国的但丁,是一颗中国式文艺复兴的启明星。
木心的文学审美,虽然缤纷绚丽,但并非了无脉络可寻。在西方文学是对基督的诗性解读,对拜伦的向往,引尼采为知己;在汉语文学是与老子的天然相通,与嵇康的兄弟认同,与陶潜的高山流水。这两条脉络,有如天空中的两道彩虹一样,互相映照。借用王勃名句表达,基督与李耳齐飞,拜伦共嵇康一色;尼采似火,陶潜如水。这既是木心的灵气,也是木心的底气。
木心毋庸置疑是天才,既是文学的天才,也是文化的天才。这样的天才在意大利叫作但丁,在英国叫作兰姆,在德国叫作尼采或者荷尔德林,在法国叫作蒙田或帕斯卡尔,在美国应该是爱默生加上梭罗。木心走了,木心的文字并没有随之消逝。圆明园废墟,汉家陵阙,都会是过眼烟云。但《道德经》、《红楼梦》却像天上的星星一般,常在。
本书的封面图画:木心《旷野一棵树》。书内收入木心手稿五幅,木心故家唯一的遗物图(窗棂),以及1986年李劼与胡河清在静安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影。
李劼,作家,思想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本名陆伟民,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并在该系执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现居纽约。80年代至今,发表大量文章,在海内外出版有文学评论集《个性·自我·创造》,专著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中国文化冷风景》、《百年风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等;以及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党锢之谜》,长篇小说《丽娃河》、《上海往事》、《星河流转》等。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文革”囚禁期间,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书,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
正如王小波被称为“文坛外高手”,木心则“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若非陈丹青等人对师尊的极口揄扬、极力推介,木心在“打捞文学,钩沉历史”中会更加姗姗来迟。 木心如同一件出土文物,古色古香,蕴含着独有的风姿与气度,符合今人对民国文人的想象。 本书上篇谈论《文学...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我看的网店上这本书的内容简介: 木心既是文学的天才,也是文化的天才。这样的天才在意大利叫作但丁,在英国叫作兰姆,在德国叫作尼采或者荷尔德林,在法国叫作蒙田或帕斯卡尔,在美国应该是爱默生加上梭罗。 木心走了,木心的文字并没有随之消逝。圆明园废墟,汉家陵阙,都...
作者矛盾得很,似乎很懂木心,又似乎不懂。一面真诚地总结,一面自大而狭隘地定论。就像是是一个爱好文艺的直男癌患者,内心孤傲,且把自己与木心相比,处处显示自己在木心能力之外的“优势”。本书起名《木心论》显然极不合适,充其量是作者建立在木心文字之上的意淫。按理说,作者已著述多部,却在某些字句中透露着一股穷酸相,这一点,如何堪比木心?就好比拿琉璃比璞玉,糊弄傻瓜还可以。木心自恋,却散发着一种艺术本身的酒之醇香;作者自恋,就像一壶失了分寸忘了时辰而泡馊了的茶。
评分很显然李劼理解了木心,但是不偏袒。
评分看李劼论木心,最大收获倒是知道了胡河清,可以看出李劼阅读量颇大,行文底气很足,有些真知灼见,倒是值得一看,只是确实有借木心抬高自己之嫌
评分这是一位出走的批评家/作家对另一位出走的作家的评论,上篇评的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文学回忆录》,下篇则点评木心的诗歌与散文作品。两位都主动地选择自我放逐于当今的中国主流文坛之外,这二位不对等的“对话”自身就因他们所取的姿态而别有意味。李劼写起评论,仍是才华横溢,妙语连珠,不管不顾早已被制度化的评述架构,行文中基本看不见匠气——当然,学院派批评话语绝非一无是处,李劼所走的野路子也照样有其缺陷,因为缺乏管束,恣意断言的现象在李劼这里显得比较严重。加之李劼又素以自恋著称,钱谷融先生当年的担心是直击要害的,可惜李劼的性情决定了他很难真正听进导师三十年前的话。因为还没怎么读过《文学回忆录》,所以还无法在这里说李劼的议论是否得当,不过他对木心的评价读来还是穿透力十足,读到精彩处可为之击节。
评分不喜其贯穿全书的倨傲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