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十六天

关键十六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白先勇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432
译者:
出版时间:2015-3
价格:5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64347
丛书系列:理想国·白先勇作品
图书标签:
  • 台湾
  • 历史
  • 白先勇
  • 二二八
  • 近代史
  • 政治
  •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成长
  • 励志
  • 时间管理
  • 自我提升
  • 效率
  • 专注
  • 目标设定
  • 坚持
  • 行动
  • 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没有二二八,台湾绝非现在的台湾。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现代台湾历史上最惨痛的悲剧,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至今仍未消散。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二二八是当代台湾历史的一个起点。事件爆发后,白崇禧受国民政府派遣,前往台湾宣慰,止痛疗伤,抚慰民心,弭平动荡,前后16天,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白崇禧之于二二八事件,甚至对今天台湾的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两岸关于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对白崇禧赴台宣慰这段历史,却仍然没有专门、详尽的讨论。

《关键十六天》是白崇禧将军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与历史学者廖彦博,共同寻访耆老,搜集湮没的史料,收录历史照片约70幅,还原关键十六天的史实真相。本书抱持“还原历史真相”的态度,运用各项档案、电报、函件,以及相关当事人的日记与口述访谈记录,重建白崇禧奉命赴台宣慰的前因后果,尽量以每个小时作为单位,近距离观察这平抚伤痛的关键十六天。书中回答了诸如“白崇禧作了什么决定?发挥了什么作用?”“期间遭受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挠?”“对于二二八事件的发展与善后,还有往后的台湾,又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一系列疑问,同时也披露了当时台湾军政当局千方百计想要隐瞒的滥施捕杀的真相,阐明二二八事件背后当时台湾社会“三青团”、CC系、中统、军统等国民党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民间团体、中共的力量等等之间的纠葛。

除了完整收录与白崇禧宣慰台湾相关的函电、讲词之外,为弥补官方档案之不足,更收进白先勇与“二二八”见证人萧锦文、受难家属杨照等人的6篇口述访谈,以最新的史料提供读者来自民间社会的不同观察角度。

这是一段被隐藏湮没多年的故事,也是台湾历史上不可不知的关键十六天。

作者简介

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 年生,广西桂林人,名将白崇禧之子。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舞台剧剧本《游园惊梦》,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传记《白崇禧将军身影集》。

廖彦博,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硕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博士班。著有《三国和你想的不一样》、《蒋氏家族生活秘史》、《爱新觉罗•玄烨》、《一本就懂中国史》等;译有《大清帝国的衰亡》、《中国将称霸21 世纪吗?》、《谎言的年代:萨拉马戈杂文集》、《OK 正传》、《惊悚大师希区考克:重返惊魂记》、《漫游中古英格兰》、《情妇史》等。

目录信息

【代序】关键十六天 / 白先勇
【序言】 / 廖彦博
【第一辑】止痛疗伤:关键十六天
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事件
伤痛之一:派系倾轧
伤痛之二:政经失序
伤痛之三:镇压捕杀
白崇禧奉命宣慰
宣慰前准备与波折
宣慰行程逐日记要
第一日:三月十七日
第二日:三月十八日
第三日:三月十九日
第四日:三月二十日
第五日:三月二十一日
第六日:三月二十二日
第七日:三月二十三日
第八日:三月二十四日
第九日:三月二十五日
第十日:三月二十六日
第十一日:三月二十七日
第十二日:三月二十八日
第十三日:三月二十九日
第十四日:三月三十日
第十五日:三月三十一日
第十六日:四月一日
飞返南京复命:四月二日
返京后建议与奖惩
建议撤换陈仪
签呈查办柯远芬
建议奖升彭孟缉
宣慰报告书的评析
结语
【第二辑】口述访谈
萧锦文——萧锦文先生访谈记录
陈长庚——陈永寿先生访谈记录
许锡谦——杨照先生访谈记录
[附录]:官德庆先生访谈纪录
白克——白崇亮先生访谈记录
[附录]:随白部长宣慰
彭芳谷——彭芳谷先生访谈记录
粟明德——粟明德先生访谈记录
【第三辑】史料选辑
白崇禧将军宣慰台湾相关之函电、广播、演讲、文告
国防部长白崇禧呈报“宣慰台湾报告书”
[附录]:台籍人士敬挽白崇禧将军挽诗、挽联选录
【参考文献】
【注释】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有珠海补遗的感受 通读大多作品下来 现在看白先勇这个名字可真亲切 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了 只是除了那篇序之外 基本那些啰啰嗦嗦的逐条分析就和他无关了 通篇讲的全是白崇禧 都是二二八 一本书一大堆的史料和论述 只为分析强调论证一件事 未免太过矣 就像其余评述里说的 全...  

评分

刊于《经济观察报》 白先勇在《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之后,又与台湾青年学者廖彦博推出了《关键十六天: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这本书的台版名为“疗伤止痛”,意指其父白崇禧于“二二八”事件后,以“悲怜之心”赴台宣慰,在16天的时间里,推行一系列宽大政...  

评分

刊于《经济观察报》 白先勇在《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之后,又与台湾青年学者廖彦博推出了《关键十六天: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这本书的台版名为“疗伤止痛”,意指其父白崇禧于“二二八”事件后,以“悲怜之心”赴台宣慰,在16天的时间里,推行一系列宽大政...  

评分

刊于《经济观察报》 白先勇在《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之后,又与台湾青年学者廖彦博推出了《关键十六天: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这本书的台版名为“疗伤止痛”,意指其父白崇禧于“二二八”事件后,以“悲怜之心”赴台宣慰,在16天的时间里,推行一系列宽大政...  

用户评价

评分

台湾的二二八事件,简单来说就是被当时的国民党给逼的。 1945年后日本战败,从台湾撤军,国民党又立刻派了大量人管理台湾,却与日本人大同小异。台湾的当地人被外族人侵略的历史好不容易结束了,居然还被自己人欺负。国民党派了一大批没远见低智商心胸狭隘的人去管理台湾管理得也如日本殖民专制一般,台湾人自然反抗。之后又派人安抚,虽然事情结束,却始终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抹去的伤痕。

评分

史料文献价值还是有一点的,至于立论叙事云云,读之如嚼秕糠,委实痛苦。关键在于白崇禧演的不过是历代王朝中”招抚使“的老角色,唱的也不过是先剿再抚的老戏码,即使没有白某人,也会有别人充当此角。况且书中所记,不过是这位大员的行程(中央大员的风度,书中所附照片颇传神),以及贴了金的访谈,何以这十六天如此”关键“,令人困惑。想通过本书了解二二八对台湾历史进程的意义,完全付之阙如,更谈不上对当代台湾问题的启发。不读也罢。

评分

台湾的二二八事件,简单来说就是被当时的国民党给逼的。 1945年后日本战败,从台湾撤军,国民党又立刻派了大量人管理台湾,却与日本人大同小异。台湾的当地人被外族人侵略的历史好不容易结束了,居然还被自己人欺负。国民党派了一大批没远见低智商心胸狭隘的人去管理台湾管理得也如日本殖民专制一般,台湾人自然反抗。之后又派人安抚,虽然事情结束,却始终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抹去的伤痕。

评分

台湾1947年发生的二二八事件,影响延绵至今,在动荡发生后,陈仪请兵入台进行镇压,白崇禧以国防部长和蒋特使的身份赴台宣慰,他的态度决定了事件后续走向。白先勇和廖彦博博士联合写出本书,廖主笔叙述白崇禧16天宣慰的过程,白先勇采访相关人士,全书最后附录相关报告、报道和信函等史料。采访中,白崇禧义子粟明德的内容最为精彩,他有很多机会当面与白崇禧谈及此次事件并介绍白的为人和轶事。主张杀错无妨的柯远芬在汇报时即被白崇禧拍桌呵斥,传达出白以安抚为策的思路,停止枪杀恢复审讯,救下了很多人的生命,也为不扩散血腥和互相和解创造了条件,原书名:《疗伤止痛》便是此意。白崇禧再返台湾后逐渐被排挤,有情报人员跟踪行迹,与宣慰建立的威信也有关系。但全书内容互相重复处颇多,重文史存留缺乏透彻的分析。

评分

口述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