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出品人:
页数:804
译者:齐世荣
出版时间:2001-01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1039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哲学
  • 历史
  • 斯宾格勒
  • 哲学
  • 西方的没落
  • 政治哲学
  • 文明
  • 西方学术
  • 历史
  • 哲学
  • 文明
  • 衰落
  • 西方
  • 思想
  • 文化
  • 社会
  • 批判
  • 现代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年)是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他出生于德国哈茨山巴的布兰肯堡,曾就读于哈雷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柏林大学。青年时代除了研究历史和艺术之外,他还对数学和博物学有浓厚的兴趣,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奇特的风格。1904年,斯宾格勒在哈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因健康原因未能被征召入伍。在这期间,他隐居在慕尼黑的一所贫民窟里,在烛光下完成了《西方的没落》一书。此书的出版给斯宾格勒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许多大学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邀请他执掌教席,可都被他拒绝。此后他一直过着一种近乎于隐居的生活,以历史研究和政论写作自适。1936年5月8日凌晨,斯宾格勒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他的妹妹们将其埋葬,但未举行任何的吊唁形式。斯宾格勒一生写下大量著作,其中重要的有:《普鲁士人民和社会主义》、《悲观主义》、《德国青年的政治义务》、《德国的重建》、《人和技术》等。《西方的没落》是斯宾格勒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出版于1918年,第二卷出版于1922年。此书,尤其是第二卷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欢迎,也引起了读者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它激烈的言辞、精辟的理论和独特的方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一般公众或有关学者争论的热点。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的过程。斯宾格勒对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革新,他对每一种文化的现象采取“观相式”的直觉把握,以某些基本象征来揭示这种文化的全貌,他称之为“文化的形态学”。《西方的没落》一书的主要目的不是复述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掌握事实的真相,以便更好地应付将来。斯宾格勒说,大多数文化都经历了一个生命的周期,西方文化也不例外。西方已经走过了文化的创造阶段,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历史学家不仅要重建过去,更重要的是预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西方历史尚未完结的各阶段的思想方式、时间长短、节奏、意义和结果”。正因为如此,《西方的没落》也被很多人称为一部未来之书,而斯宾格勒也被称为“西方历史的先知”。《西方的没落》具有很大有魅力,这一方面来源于它思想的独特和深刻,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其行文的丰富多彩。斯宾格勒文笔栩栩如生,他善于取譬设喻,善于描绘历史人物的性格,并以此衬托出某个时代的突出特征。其叙事、议论,都收放自如,缓急适度,而节奏适宜,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读《西方的没落》,即使不同意斯宾格勒的思想,也不得不折服于他的文体。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作者简介

斯宾格勒原先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因《西方的没落》一书一举成名,挤身于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之列。

目录信息

译者导言
第一版序言
修订版序言
第一章 导言
著作的范围
世界历史的形态学
一种新哲学
历史为谁而写?
古典人与印度人的非历史
埃及的数字与死者的火葬
世界历史的常规框架(古代、中古、近代)
它的源头
它的破产
欧洲不是重心
唯一的历史方法就是歌德的方法
我们自己与罗马人
尼采与蒙森
文明的问题
组后的阶段帝国主义
我们的基本观念的必然性和范围
它与当代哲学的关系
哲学的最后任务
本书的成因
第二章 数字的意义
基本概念
数字作 规定范围的记号
每一文化皆有共自身的数学
古典世界中数字作为度量
阿里斯塔库斯
丢番图与阿拉伯数字
西方文化中数字作为函数
世界恐惧与世图渴望
几何学与算术
有限的观念
对视觉范围的超越象征性的空间世界
最后的或然性
第三章 世界历史的问题(A)观相的与系统的
哥白尼方法
历史与自然
形式与定律
观相的与系统的
文化作为有机体
内在形式、发展速度、绵延期
同源
“同时代”的意思
第四章 世界历史的问题(B)命运观念与因果原则
逻辑的、有机的和无机的
……
第五章 大宇宙(A)世界图像的象征主义与空间问题
第六章 大宇宙(B)阿波罗式、浮士德式与麻葛式的心灵
第七章 音乐与雕塑(A)形式的艺术
第八章 音乐与雕塑(B)裸像与肖像
第九章 心灵意象与生命感(A)论心灵的形式
第十章 心灵意象与生命感(B)佛教、斯多葛主义与社会主义
第十一章 浮士德式与阿波罗式的自然知识
历史比较形态学图表
索引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位高中老师,一个书虫靠着这本书成为了响当当的公众人物,而且精于印象管理,很会塑造和经营自己的公共形象。如果以印刷量,销量和反响热度来判断一本书成功与否,那这本书无疑是大大的Long-seller。Thomas Mann,Robert Musil 和 Heidegger 等都仔细研讨过它。 其实全书大部...  

评分

依据的版本、是否全译或节译的说明、原本是否有前言后记或者注解、附录、译者的介绍...... 一概没有,裸突突的一堆肉,骨头和皮都不知所踪。什么年代了,出版社怎么可能还在出这种水准的本子,真是不可思议!  

评分

春节看了《西方的没落》第一卷“形式与现实”前五章。 1. 人类的心灵成长、人类社会的历史成长、还有自然的生态成长都是一种形式的实现过程,这个形式就是简单的从新生到没落再复兴的过程。对形式的追求,是对秩序的一种认同,是对方向性的崇尚,是对规律的服从。所有的现...  

评分

这本书是我读过最好的关于哲学和文化的书籍。斯宾格勒在这本书里恣意地挥洒着自己的学识和见解,极少受到前人思想的约束。看了之后,我发现之前所有我想过的问题,都被斯宾格勒想过了,并且,他都给了最好的解释。  

评分

关于城市与乡村 “文明时期的一个重要象征就是世界城市或世界都市。在文化早期,乡村的城镇还是对乡村的‘证实’,是乡村图象的‘强化’,在文化晚期,世界的历史就是城市‘挑战’乡村,‘否定’乡村的历史,而到了文明阶段,世界城市则要‘灭绝’乡村,一度谦逊地使自己适应...  

用户评价

评分

无论如何,这本书的豆瓣评分在9.0以下就是一桩丑闻。那些打三星的人应该把自己的眼珠子抠出来,一边狠狠踩一边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眼光和品位。

评分

见识短浅,但还是想说,这是读过严肃的德国人写的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例证丰富的书,脑子里就像在刷PPT,十分高效。

评分

上个世纪初的民科著作,精神史观,“文化命运”背后的生命观受当时生物学影响很大,文化发展被看成与动植物一样实现其种子预定的所有可能性的过程,传播因此被当做“假晶现象”,遭到降级处理。影响较大的是世界史/区域史、生成/既成、自然/历史、因果/形态、数字/类比、托勒密体系/哥白尼体系、展现/俯瞰、文化整体/文化事实(大小写)等概念。提出的“观相学”建立在直觉基础上,跟“文化模式论”一样,只有发明者知道用法。

评分

寒假和汤因比的书一起看的,至今没能看完。骨子里仍然是“西方中心主义”的神棍书,难怪过时了。

评分

对文明宿命的独特诠释,主观色彩浓厚,发人深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