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1868—1944)生于一八六六年,二十岁时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这著名的最高学府毕业后,又进一步深造,完成了博士论文,还当过中学教师,终于得以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与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这一段学术道路尽管相当漫长,走下来颇为不易,但他却很早就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凭介《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在江声与钟声中,音乐家克利斯朵夫成长,反抗,进取,成名……这是一部昂扬奋斗精神与人格力量的书冲破狭窄的天地,迈向更高的境界。浩瀚的篇章,恢宏的蕴涵,使这部长篇超越主人公个人的历险记,而成为人类的一部伟大史诗。十年积思,十年命笔,小说逐卷发表时,已誉满全欧.罗曼·罗兰(1866-1944)亦于一九一五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此书早在一九三七年傅雷先生即已着手译介,一九四六年出骆驼版全译本。一九五二年出平明版重译本,半个多世纪来,累计印数百万余部,一代名译哺育了几代学人。
少年时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最喜欢第一册,克里斯多夫童年青少年期的成长故事,充满青春童真的悸动。母亲,祖父,阿娜,那些人物形象让人着迷,其中第一难忘的是高脱弗列特舅舅。 克里斯朵夫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有来自宫廷乐师父系血统的遗传,也决不能少了来自母系一方决定性的...
评分因为推荐的次数太多,那些医学院的女生们看到我来的时候,会赶快问傍边的人,“你的“剁夫”看到哪了?。口气如同后来“今天,你喝了没有”那种广告似的戏谑版。听到这话时我会微微感到一种不舒服,心里想如同贝多芬一样伟大的罗曼罗兰,“怎么会让你们觉得好笑。” ...
评分用两个多星期的课上时间读完了《约翰•克里斯多夫》,像走过了另一个人生一样,跟着他一起经历童年的贫困、青年的斗争、中年的功成名就以及晚年的从容淡定,经历一段段亲情、爱情以及友情。每个人都能在克里斯多夫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共鸣,因为就像罗兰深信的那样,人有...
评分X年X月X日 “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二卷,有非常愉悦之感,摆脱了束缚自己的情欲......” 写下这句话是在1988年的春天。1988年的春天肯定发生了什么,只是我现在想不起来了。但这事肯定与身体、与情感,或者与两者都有关。那年的春天来得迟,三月了还有雪。是小...
评分《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我读了近五年。本科时候拿起放下过很多次,总是读到两三卷左右继续不下去。尤其是在青年克里斯朵夫愤青之时,觉得太啰嗦,也太情绪化,攻击来攻击去都是类似的东西,这个自负到不近情理的家伙对我吸引力没那么强,年少的我很快就没有了耐性。这次重新...
激励人心
评分一本包含着诸多人生智慧的书,并不是以情节取胜的小说,更像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歌或者如长河奔腾的交响乐章。 傅雷的译文流畅,抗战年代翻译的本子具有鲜明的奋力意味。 主人公漫长的人生永远渗透在哲思探讨之中,努力构建成一个普遍的大写的人,然而或许是第三人称的远观,使得其情感与读者有一定的距离。 PS.非常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
评分当年作为学生的必读,如今应该给工作的人看,那些被逐渐被圆滑被妥协被物质的人,需要重回力的赞扬,急需找到哪怕一点点的精神追求
评分断断续续读了一两个月,哲学味强过故事性,当小说看的话,消遣的趣味性四星,当生活的缩影看,生活化的哲理性五星。已经很少有这么认真负责的翻译作品了…看它的起因是傅雷在《傅雷家书》中给儿媳妇强烈推荐,评价它为1870-1910年知识界之史诗”相信看了此书,视野会扩大不少,对以前向未留意过的人与事变,一定会开始关注起来。……此外,古教堂门前圣者克里斯朵夫像下之拉丁文铭文也很“触目”:“当你遇到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面容之日,便是你将死而不死之日”。(PS:"爱麦虞限",这是我读过的唯一译名中带“虞”字的翻译,名字和人物一样古怪……)作者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评分当年作为学生的必读,如今应该给工作的人看,那些被逐渐被圆滑被妥协被物质的人,需要重回力的赞扬,急需找到哪怕一点点的精神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