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还是一位眼界开阔、知识渊博、见解独到的文学批评家。本书绝对是喜欢《洛丽塔》的读者解读作者的一把钥匙。在这本集子里,纳博科夫谈及了生活、艺术、教育、政治、电影,以及其他种种近现代主题。他那些尖锐的、机智的、让人着迷的想法——从俄国大革命到“洛丽塔”的正确读音,所有的一切——都一一体现在这里。该书的访谈不少是围绕《洛丽塔》一书的,作者披露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和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纳博科夫从不人云亦云,因而在这本书中,他还本能地对名人宣战,如弗洛伊德、海明威等就不如他的法眼。纳博科夫亦是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所提倡的“新批评”观念的先驱。他的“新批评”观念不时渗透在本书的字里行间。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翻译家、鳞翅类昆虫学家。他的作品包括用俄文创作的小说《防守》和《天赋》;用英文创作的小说《洛丽塔》、《普宁》、《微暗的火》、《阿达》;自传体小说《说吧,记忆》;译作包括《爱丽丝梦游仙境》(英译俄)、《尤金·奥涅金》(俄译英);还有《文学讲稿》。
时间爱好者能够在时间的构成中感到身心愉悦,感受“它的材料和绵延,它的褶子的下滑,它的灰雾般的不可碰触的状态,它的冷冷的延缓”。 时间是隐喻文化的流动媒介,是两次节奏性跳动之间的昏暗的空白和两次跳动之间的、有限的、无底洞似的沉寂;而不是跳动本身,跳动只囚禁时间...
评分“In fact I believe that one day a reappraiser will come and declare that, far from having been a frivolous firebird, I was a rigid moralist: kicking sin, cuffing stupidity, ridiculing the vulgar and cruel—and assigning sovereign power to tenderness, talen...
评分一直以为作家都是思维发散的,会编故事,天马行空的思考,非凡的想象力,不寻常的洞察力等等。但纳博科夫的思维更像是理工科的,严谨、精确、重逻辑。他会花时间查阅词典去找寻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所想的词语。坚持连采访稿都是要自己提前书面表达整理出来。因为不满意译者对作品...
评分 评分有血有肉有欢笑 ——属于《独抒己见》的纳博科夫 如果你没有研究过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而仅仅是读过《洛丽塔》小说,或者仅仅只是看过《一树梨花压海棠》的电影,或者甚至只是听说过一本禁书的名字,那么,你想象中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会是什么样子?一个猥琐的中年大叔...
要是把书里嘲笑或轻蔑其他作家们的部分用红笔画出来一定满本书都是横杠,尤其是他看不上眼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啊萨特啊,他心中狗屎一样的弗洛伊德啊等等……我几乎想为这本书写一篇表达形式为咆哮体,主旨是指责作者过于傲娇的书评
评分尖刻、锐利,一如既往地迷人,近来读到最开怀的一本,绝不可错过。
评分这老头说的话听一半就真的足够了……
评分是”独抒己见“还是”固执己见“呢?稍微了解纳老头脾性的人都知道,他那种精神贵族式的自傲,以及独居一隅的文坛姿态,都应该是后者更适合。可新版译者却自作聪明的因为”固执己见“这词有点贬义————实在是太不了解文学之美在于一意孤行了,世俗眼光里的褒贬臧否算个屁啊!
评分纳博科夫怎么连毒舌自大都这么迷人呢!是非常合心意的访谈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