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

红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作者: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出品人:凤凰壹力
页数:204
译者:方华文
出版时间:2011-8-1
价格:28.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22568
丛书系列:双语译林·壹力文库
图书标签:
  • 霍桑
  • 美国文学
  • 罪恶与良善
  • 清教徒
  • 小说
  • 外国文学
  • 美国
  • 殖民社会
  • 小说
  • 文学
  • 经典
  • 女性成长
  • 社会批判
  • 19世纪
  • 美国文学
  • 隐喻
  • 冒险
  • 心理描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从十五世纪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之后,北美大地便失去了昔日的恬静和安宁,起先成为清教徒逃避祸患、寻找精神归宿的福佑之地,继而成为殖民者开拓疆域的冒险乐园。毋庸置疑,北美一代移民的先驱是英国的清教徒,他们的首次远航既不是为了探险觅宝,也不是被迫背井离乡,而是为了宗教信念才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而后,许许多多清教徒夹杂在移民的人流之中漂洋过海来到北美洲,聚居在被东海岸的人称为“新英格兰”的地区。他们把宗教理念带到这里,依照清教教义规范言行,并且按照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劳作、生息,一代又一代繁衍下去。在清教徒数代人的迁徙生涯中,既有五月花般的绚丽时刻,也有阴霾密布的日子,还有过许多悲欢离合。霍桑的小说《红字》所讲述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早期清教徒移民中的一段辛酸往事。《红字》的主人公普林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妇,随着清教徒移民来到北美新英格兰。她年迈的丈夫是位学者,据说正在阿姆斯特丹,不知是因体弱多病还是因处理英国的善后事务,未能与普林同行。普林甫抵新英格兰移民小镇,孤身一人,举步维艰。幸与牧师亚瑟,丁梅斯代尔相识,普林得到悉心照料,从此安居下来。后来,二人感情曰笃成为情人,并且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作者简介

纳撒尼尔·霍桑(1804-0864):十九世纪美国小说大师,《红字》是他的传世杰作。

目录信息

译序第一章 牢门第二章 市场第三章 认出第四章 会面第五章 赫丝特做针线活第六章 珍珠第七章 总督府的大厅第八章 小精灵和牧师第九章 医生第十章 医生和病人第十一章 内心世界第十二章 牧师的夜游第十三章 赫丝特的另一面第十四章 赫丝特和医生第十五章 赫丝特与珍珠第十六章 林间散步第十七章 教长与教民第十八章 阳光普照第十九章 溪边的孩子第二十章 迷惘的牧师第二十一章 新英格兰的节日第二十二章 游行第二十三章 披露红字内幕第二十四章 尾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西方经典文学中,霍桑的《红字》也许占不到太重要的地位,但是事隔多年,我对这本小说难以挥去的念念不忘,便到网上下载了文档版本,花了一些时间重读了一遍。 大学的时候读了不少小说,对这一本印象深刻,然而具体当时是什么感受却已无迹可寻,只是隐约记得对小说的结局扼腕...  

评分

看书的时候在黔东南,参加一个培训,一周时间,每天读四到五章,临走的时候刚好看完。因此喜欢这样的培训,比寻常在家更有完整的时间。 心中的罪仍然是这本书的主题。这已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三个人的设置是一组完美的象征,两个有“罪”的人,一个受外界惩罚,一个隐没地受...  

评分

这是一部有关心灵罪恶的忏悔录,而非简单的隐忍的爱情史。尽管霍桑曾经极力想要摆脱父辈遗留(参与了1692年的驱巫案)的罪恶,而其世界观中的清教徒意识依然存在并因此影响着他的创作,书中苦于挣扎的主人公并没有表现出过多超越于历史的自省意识,几乎所有人都沦陷在犯罪与...  

评分

路过上图的自助借书机, 忍不住试一下。 因为最近玩过一个“萨拉姆女巫”的游戏 所以对《红字》满有兴趣的,就借了。 看到现在1周左右, 进度只到13页。 从前言就看着不舒服了, 进到“海关”这章的正文更加崩溃, 让我忍不住要来评论的是以下这段: “只听得文件簌簌作响,官...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心理描写的源起,

评分

絮絮叨叨啰啰嗦嗦,捏着鼻子按着头读。

评分

宽恕与拯救、女性的坚强、细致的心理分析、优美的翻译。 同样是面对背叛,赫斯特选择了宽恕与拯救,而赫斯特的丈夫齐林沃斯却选择了报复,使自己深陷仇恨。在牧师自我告白得到解脱后,齐林沃斯并没有因达到目的而感到欣喜,而是仿佛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作者借此批判了鼓吹加尔文宗教思想的教会势力,赞扬了如赫斯特一样的女性坚强、善良的品格。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把这个故事改编成音乐剧会怎样。每章的篇幅不长,感觉很适合改编成戏剧舞台上的一幕。 赫斯特、丁梅丝代尔、珍珠、齐林沃斯、西宾斯夫人这些人物的个人特色都非常鲜明。包括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给群众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戏剧冲突也很强,高潮就是最后牧师站上受刑台揭示真相的那一刻。如果成功改编出来,感觉会不亚于巴黎圣母院的效果吧。

评分

心理描写的源起,

评分

一种古典的和宗教的爱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