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菊与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
出品人:
页数:276
译者:潘星汉
出版时间:2011-11
价格:4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042218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
  • 文化
  • 社会
  • 社会学
  • 鲁思·本尼迪克特
  • 国民性
  • 日本文化
  • 菊与刀
  • 日本文化
  • 社会结构
  • 集体主义
  • 等级制度
  • 耻感文化
  • 人际关系
  • 礼仪规范
  • 传统与现代
  • 民族性格
  • 文化对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菊与刀》是一本经典畅销书,是公认的研究日本文化的权威之所。作者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在二战将结束时,她受美国政府委托对日本的社会和民族性进行了详细地调查与研究,并以此研究成果作为美国政府制定战后对日政策的依据。这项成果就是《菊与刀》。《菊与刀》于1946年出版,不仅为美国制定对日军事政治外交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且被日本学者称之为现代日本学的奠基之作。它既是欧美等西方世界认识日本的必读书,也是所有对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行为感兴趣的读者了解日本的入门之作。

《菊与刀》共分13章。

第1章介绍本书写作缘起及作者所依据的理论和使用的方法。

第2章描述了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行为。向读者揭示了日本士兵为何在战争中可以泯灭人性的残忍行为和失去理智的疯狂。

第3章以日本社会的等级观念为基础,详细阐释了天皇、家长至上、男女性别歧视等问题的根源。

第4章以明治维新为标志,描述了日本在向西方和现代化过渡过程中,传统观念是如何受到挑战和传统文化是如何应对新时代变化的。

第5章重点研究了日本人的报恩情结。包括如何理解“恩情”,如对天皇的忠诚,对家长的尊敬,对长官的服从。

第6章讲述日本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报恩观念,报恩在他们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

第7章研究了日本人对于“面子”问题的看法,其自尊心是如何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

第8章主要论述了日本人如何在名誉的道路上不惜代价。

第9章解释了日本人为什么热衷于歌伎、泡澡、围棋、茶道等“享乐”行为,以及日本人对于“性”的看法等严肃生活之外私秘无问题的认识。

第10章、第11章的主要内容是日本人对于自身的道德要求及自我修养锻炼。包括在寒冷的天气里洗冷水澡、赤身磨炼意志等有嫌“自虐”行为的思想根源。

第12章介绍了日本人如何教育子女。其中不少良好的经验至今仍然非常有借鉴意义。

第13章作者预测了日本未来的走向。作者锐利的观察和深刻的研究,可以为我们解释为什么时至今日日本极力向往大国地位,为什么参拜靖国神社及日本右翼势力仍然存在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美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1909年获瓦萨尔学院英国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傅亚斯攻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二战期间曾针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加以研究。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政府委托本尼迪克特对日本的社会和民族性进行调查研究,以作为其制定战后对日政策的依据。本书于1946年出版,不仅为美国制定对日军事政治外交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且被日本学者称之为现代日本学的奠基之作。战后,本尼迪克特继续参加哥伦比亚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研究日本的缘起
日本:一个充满了矛盾的民族——研究日本的紧迫性——研究中所面对的困难——日本文化的整体模式及其价值体系——这是一本研究日本人何以成为日本民族的书——宽容地看待不同文化的差异——日本的文化体系是独特的“日本式”的文化体系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战争中的惯例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特点——日本人的战争信条——“精神信仰和物质文明之间的战争”——精神战胜物质——“最麻烦的事是没有预料到的事”——日本人对于天皇的无条件忠诚和崇敬——被俘、投降者可耻——被俘后的日军与盟军合作
第三章 日本的等级制度
核心概念:各得其所——等级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运用——“各得其所”观念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繁琐的礼仪确立了等级之间的差别——日本的家庭、宗族——日本“大东亚”政策的观念背景——日本等级制的历史渊源——皇室、公卿、武士、农民、工人、商人、贱民——等级制的核心:武士和农民——等级制中的最高存在:天皇——等级制的调节手段——等级制既是束缚,也是保障
第四章 明治维新
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倒幕运动——明治政府坚定地推行改革——新政府的支持者:商人阶层和下层武士的“特殊联盟”——明治时期的政治家——下层社会中的“邻组”和“部落”——市、町、村——日本各级政府的“适得其所”——日本的宗教——等级制与现代陆海军的建设——高层特权人士主导的工业发展——日本人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等级观念的失败
第五章 背负着历史和社会恩情债的日本人
义:对得起祖先和同时代人——“受恩”就意味着“对某人负有义务”——天皇是现在的日本人最大的“恩主”——上级对下级的“爱”与“庇护”——受恩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对“欠人恩情”的感觉的反感
第六章 报恩:不容回避的人生主题
“报恩”与“恩”是不同的——几种不同范畴的“恩”——中国和日本伦理观念的差异——日本伦理中的“仁”和“孝”——明治时期开始,日本的最高义务就成了对天皇尽忠和报恩——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象征——做好自己的事、遵守法律即是尽忠——对于“忠”的维护是最重要的事
第七章 “情面”:事关名誉的义务
“最难接受的是别人的情面”——情面:包含了从报恩到复仇的一系列“义务”——对社会的情义和对名誉的情义——“情面”的准则就是必须顾及——日本的“情面”与西方世界的“借债还账”之对比
第八章 名声的价值
重视“情面”的重要原因就是让自己的名誉不受损——要维护名誉,就要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自尊”:按照自己的等级维护自己的名誉——在工作中对于名誉的维护——日本人对于失败的敏感和对于直接竞争的反应——通过礼仪最大程度上避免“受辱”——日本人的“自杀情结”——保持“名誉”:日本人“善变”的心理原因
第九章 日本人的享乐
日本人追求、尊重享乐——洗澡、睡觉、吃饭都是享乐的内容——日本人对待恋爱和性的态度——生活享乐和人生大事的截然区分——日本人的“悲剧情节”
第十章 道德困境
“义务”的不同区域——人要磨掉心灵之刀上的锈,就能重现心灵之善——各领域的“善”(义务)之间的互相冲突——四十七武士——“义务”和“情面”的冲突——“享乐”与“义务”的冲突——自我牺牲是坚强的表现——《军人敕谕》——日本价值观念中的“诚”、“自重”——耻感文化
第十一章 自我修行的最高境界
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需要“修行”——培养能力的修行和“圆熟”的修行——体验人生的能力来自自我修行——“圆熟”、“无我”的境界——日本人呢的修行和瑜伽哲学——日本的禅宗——通过心灵的修炼来解脱自我监视的束缚
第十二章 日本人怎样培养孩子?
日本人的U形人生曲线——日本人如何看护、照顾婴孩——如何对付孩子的顽皮、淘气、哭闹——幼年的阴影:受人嘲弄与失去安全的恐惧的奇怪结合——日本小孩的个人本位主义——男孩的训练始于入学后两三年——男女教育的区别——孩子的培养让日本人的人生观具有两面性——在日本人看来,“刀”不仅是武器,还是高尚品格的象征
第十三章 日本的出路
美国对日本的占领的性质——日本社会的模式是学习等级制中位置较高的人——日本人对于秩序的极端依赖——日本人的善变——日本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嘲笑——是否继续保留天皇——日本人的奋斗方向是重建一种新的自由——军国主义是否会在日本重新出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菊与刀这本书是一篇关于日本人的报告,但这里并不想讨论日本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本文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民族的方法。 本尼迪克特从没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更没有接触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她只凭借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游记﹑日本自己的文...  

评分

读书的时候就被无数人推荐的书。以前不屑于了解,后来想明白了,讨厌一样东西也应该弄明白原因,不然就是糊弄自己。 一边读一边想起了《聪明的一休》,本尼迪克描写的幕府时代与一休中的描写没什么差别嘛。 还记得桔梗店老板的卑躬屈膝样子吗?那时候商人是比较富裕的,但商人...  

评分

菊与刀这本书是一篇关于日本人的报告,但这里并不想讨论日本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本文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民族的方法。 本尼迪克特从没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更没有接触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她只凭借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游记﹑日本自己的文...  

评分

If one has to apply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any ethnic group,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plausibility, the choice cannot get any better than Japan.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lend so readily to stereotypes, that it almost feels like bullying to categorize th...  

评分

最近看了某著名知日文化人介绍怨灵史观文章,论点倒也不新鲜,但其中有些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比如他说“今天的人不能用今天的想法看待古人,我们中国人也不能用中国人的想法看待日本人,匪夷所思是正常的罢。”,这也代表了今天许多所谓的知日人士的看法,即强调日本文化的特...  

用户评价

评分

想想作者本人没去过日本的情况下絮絮叨叨写完了这样一本书,有点像我们大学写论文了,如果想要深挖一个国家,还是需要融入到当地生活里去,而不是通过文献和记录。

评分

其实东方的价值观还是相近的,而西方人拼命大概也就只看个皮毛。看这本书最有趣竟然是发现,美国人竟然会觉得某些意识是奇特的——比如责任感(恩)。不过日本人说谢谢说的是对不起还真是有趣。更加觉得古老中国文化中的仁确实很重要。

评分

其实东方的价值观还是相近的,而西方人拼命大概也就只看个皮毛。看这本书最有趣竟然是发现,美国人竟然会觉得某些意识是奇特的——比如责任感(恩)。不过日本人说谢谢说的是对不起还真是有趣。更加觉得古老中国文化中的仁确实很重要。

评分

蛮搞笑的,有些快一百年前写出来的既不客观也不科学的书,在中文互联网圈内却被视为某领域不衰的经典入门之作,比如这本,比如乌合之众

评分

隔岸观火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