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关注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以及其中的西方文化霸权问题。在现代性世界观念秩序中,不论现代俄罗斯、印度还是日本,都不可能在东方主义话语外表述中国并认同自身;这些国家的中国形象,不仅意味着该国与中国的双向文化想象关系,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他们面对西方现代性进行彼此参照、自我确证的三角关系。西方现代性精神的强大,充分表现在其自我认同与异化分化的力量。该书在当代语境下,对现代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跨文化难免陷入后殖民语境,作者挣扎着尽量保持平实了。补充很多视角,但看不见出路。国际环境瞬息万变,迷雾没有更清晰。
评分環繞日本、俄羅斯、印度,鏡子般地凝視“中國形象”,可謂適當而精準,其中“兩個東方主義”的辨析對於后殖民主義文化批判確有啟發意義。表述很思辯,也很纏繞,於“玄論”不感冒者還是有點阻隔吧。
评分应该是目前国内形象学天花板了,然而对比较文学形象学和跨文化形象学的理解是不是有些臆断了,前者咋就是没有问题的学科了
评分西方对中国的想象和误认其实是在确认自身的形象,包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民族主义等。书中历时性的描述了西方对中国想象的变化,这种变化又是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政治利益和任务产生的结果。九分。
评分蛮唬人的一本书。厚厚四百余页,绝大多数是废话。资料翔实,思想却很贫瘠。只要看个前言,看个附录就知道作者要说什么了,看完整本,完全没有必要。更何况,作者思想是有问题的,在他看来,“东方主义”还有好的一面?而我们不能拒绝好的一面,否则就成为“前现代或反现代的狂热的本土主义与后现代新锐理论的新左派理论”……WTF?一边批判西方现代性的二元对立,一边自己也是前现代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难怪李杨会在文章中怼他。怼的好! P.S.我是在看完张旭东的《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之后看的这本书,主题有相近之处,但功力完全不同,这大概就是北大、纽约大学与厦大的差距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