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哲学沉思集

第一哲学沉思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法] 笛卡尔
出品人:
页数:443
译者:庞景仁
出版时间:2011-5-1
价格:50.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100078375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哲学
图书标签:
  • 哲学
  • 笛卡尔
  • 西方哲学
  • 理性主义
  • 笛卡尔哲学
  • 神学
  • 得到·每天听本书
  • 形而上学
  • 哲学
  • 形而上学
  • 认识论
  • 第一哲学
  • 沉思
  • 笛卡尔
  • 理性主义
  • 西方哲学
  • 古典哲学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由六个沉思与六组反驳和答辩组成,作者以普遍数学为方法论,首先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脱离感官,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然后以“我思故我在”作为第一原则,推导出心灵和物体是不同的实体,心灵比物体更容易被我们认识;再次,根据在我们心中的至上完满的存在体(即上帝)的真实存在;再从上帝的至善,推导出我们知识的可靠性。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致神圣的巴黎神学院院长和圣师们
前言
六个沉思的内容提要
第一个沉思 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
第二个沉思 论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认识
第三个沉思 论上帝及其存在
第四个沉思 论真理和错误
第五个沉思 论物质性东西的本质;再论上帝及其存在
第六个沉思 论物质性东西的存在;论人的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
反驳和答辩
第一组反驳 一个荷兰神学家作
著者对第一组反驳的答辩
第二组反驳 由多方面神学家和哲学家口述,经尊敬的麦尔赛纳神父搜集的
著者对第二组反驳的答辩
按几何学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人的精神与肉体之间的区别的理由
第三组反驳 一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作,和著者的答辩
第四组反驳 神学博士阿尔诺先生作
著者对神学圣师阿尔诺先生所做的对第四组反驳的答辩
著者关于第五组反驳的声明
对六个沉思的第五组反驳 伽森狄先生作
著者对第五组反驳的答辩
笛卡尔先生致克莱尔色列先生的信作为对伽森狄先生第五组反驳的主要意见的再答辩
第六组反驳 许多神学家和哲学家们作
著者对许多神学家、哲学家和几何学家作的第六组反驳的答辩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按语:Descartes(1596-1650)的《第一哲学沉思集:论上帝的存在和人的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1641)正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是划时代的巨著:一方面,心灵在纯粹的反思中通过作为表象的观念把握到自我、物质和上帝并做出区分。这一认识论路径直接规定了斯宾诺莎、莱布尼...  

评分

第二个沉思中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二个沉思中,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论证。这是笛卡尔秉持着绝对怀疑原则进行考察之后,找到的一个不可再怀疑的“阿基米德支点”。也就是说,即使我说服自己相信世界上没有天、没有地、没有物体,我也不能怀疑...  

评分

正當讀到梁文道的文章(1),感嘆《沉思錄》這部「真正的經典」在台灣書局消失之時,書店的角落靜悄悄地擺上五南最新出版的《沉思錄》。其時正當2月,準備回港渡假,心想寒假回台,連同《奇怪的戰敗》一起買吧!沒想到3月回來,它已經自台南各大小書局之中消失,連博客來都說缺貨...

评分

评分

onenote格式无法复制上来所以放个图方便以后自己看 1.第一个沉思: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 为科学寻找一个不可置疑的持久的基础,从清除一切理所当然的见解开始。 只要有可疑之处的都应被抛弃;从旧见解所根据的原则开始→感官 感官不仅在远距离的东西上骗人,在切身的感受上也有...  

用户评价

评分

“主体化转向”“认识论转向”“心物二元论”

评分

“主体化转向”“认识论转向”“心物二元论”

评分

笛卡尔提倡怀疑一切,只要我思考,就能意识到我是正在思考的思考者,因此我存在。只要意识到精神上是不完善的,就会意识到那个至上完善的上帝的存在,通过怀疑厘清物质和精神的区分,理智和想象的区分。物质是我之外的可分易逝的具有广延性的,而精神是不可分的整体不可灭的无广延的。人作出错误的判断,是因为没有正确区分意志和理智,没有限制意志,使它扩展到理智无法理解的事物上去,因此理智先于意志。而肉体和灵魂结合在一起,但肉体有广延而不能思维,灵魂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

评分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本书对哲学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从内容上讲,笛卡尔开启了现代哲学的“主体化转向”和“认识论转向”,“心物二元论”也成为了现代哲学争论中的核心问题。从形式上讲,笛卡尔用数学的明晰性和数学证明式的方法,写作哲学著作,得到了很多哲学家的追捧。

评分

“主体化转向”“认识论转向”“心物二元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