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1956年出生,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当农民数年,然后当兵,又复员当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长期在《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文章,著有《取静集》、《经典与人文》、《被延误的现代化》、《萨特》、《历史的裂缝》、《历史的进退》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等。
雷颐博客http://blog.sina.com.cn/leiyi
在这里,读懂百年中国与世界。
本书分为“历史总会被记起”、“斯人已逝”、“历史的余波”、“不该遗忘的伤痛”四辑,上溯晚清,对比当今,聚焦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从辛亥革命之前大变局,到底清王朝还能撑多久,看末世预言,看权臣发家,看衙门矛盾,看政党兴衰,看博弈游戏,看天灾人祸,看时代叛逆,看爱国流亡,看官场风气;百年前后,读林则徐,读曾国藩,读李鸿章,读左宗棠,读张之洞,读郭嵩焘,读梁启超,读胡适之,读宋美龄……追踪历史人物在历史隙缝中的矛盾、困惑与思考,人性的闪光与幽暗。
忧天下,探世变。大清王朝的被动改革,官办企业的正负效应,民营政策的摇摆结果,立宪运动的风生水起,革命力量的迅速联合,天朝崩解的民意原因,从“起朱楼”到“楼塌了”国民党一党治国的大陆岁月,以及茨威格关于战争的反思与人性的绝望,卡夫卡对于东方民族“文革”遭遇的惊人预见……回望历史,反思中国模式,我们变革的动力与空间在哪里?
人若不知出生以前发生之事,则将永如幼童。莫让心灵在黑暗中行走。
弱国无外交,像李鸿章这样识见才干俱出类拔萃的人物,一朝办起外交来,也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革职削爵不说,国人目为国贼,更有义士饱以子弹。时人不思反省,只顾诿过于当事者,正是人性之幽暗。 郭嵩焘的故事更令人叹息。走在时代前头的人,只能身殉乱世,留下骂名。好在他...
评分弱国无外交,像李鸿章这样识见才干俱出类拔萃的人物,一朝办起外交来,也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革职削爵不说,国人目为国贼,更有义士饱以子弹。时人不思反省,只顾诿过于当事者,正是人性之幽暗。 郭嵩焘的故事更令人叹息。走在时代前头的人,只能身殉乱世,留下骂名。好在他...
评分 评分 评分历史研究的干瘪--主要是叙述历史的作品的干瘪,要“讲故事”,这样的历史叙述才有味道。毕竟喜欢清淡口味的实在少数。 虽然基本上都是作者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后半部分,但起码这些个历史的东西看来也确实不那么的干瘪无味。“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历史本身就是丰富多...
那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年代,but no more...
评分20140708
评分20160310读完。
评分本身是一本评论集,作者立场偏左,预设太重,读到71%弃书
评分2014070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