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進化論》是柏格森的代錶作,書中提齣和論證瞭"生命衝動"的理論和直覺主義方法論,並對之前的進化論哲學體係進行瞭批判。該書1906年在法國巴黎首次齣版,標誌著柏格森生命哲學的成熟。生命哲學的影響遠遠超齣瞭哲學的範圍。除瞭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傢詹姆斯和英國過程主義哲學傢懷特海這樣的哲學傢之外,英國戲劇傢蕭伯納和法國小說傢普魯斯特等人都吸納瞭柏格森生命哲學的思想。
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國哲學傢。曾任法蘭西學院哲學教授、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年度主席和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其哲學體係中的基本觀念“創化論”最富有個人思維特色。他的著作文思綿密、比喻生動,富有詩的氣韻。1927年,因其著作的文學造詣,被授予諾貝爾文學奬。
书看完了。简单说几点。 柏格森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哲学家。目前为止,除了康德,就是柏格森,两人是我相对读的最多作品的哲学家。而且以后遇到柏的作品,还会继续关注。 在我的心目中,柏格森的绵延理论,丝毫不逊色于休谟对因果理念的破坏性。只不过对于“绵延...
評分如果你是一位《星际迷航》迷,在连续追看了它现有的11部系列电影之后,一定会对剧中关键性人物Spock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作为人类和瓦岗人的混血后裔,Spock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选择做瓦岗人还是人类,选择理智还是感性?这个问题在《星际迷航6》中,给出了确切答案:Logic ...
評分 評分一直把这本书当做哲学论文来读,但是看到诺奖的评委说的本书的获奖原因的因为作者超凡的想象力,我知道原来这是一文学作品。现代西方哲学家,虽然也提一些本体论认识论,但是“反思”有余,“系统”不足。但这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哲学论著”越来越好啃了,而且直接导致了美学...
評分一直把这本书当做哲学论文来读,但是看到诺奖的评委说的本书的获奖原因的因为作者超凡的想象力,我知道原来这是一文学作品。现代西方哲学家,虽然也提一些本体论认识论,但是“反思”有余,“系统”不足。但这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哲学论著”越来越好啃了,而且直接导致了美学...
這本書也是囤積許久,但是依然是對於叔本華絕對意誌的推廣和演繹,自然科學皮下的哲學思想而已。但是我依然覺得兩者是剝離的,迴答“是什麼”和“為什麼”永遠是兩類問題。
评分看看
评分寫於1907年,1927年獲諾奬。主要觀點是:生命一直在進化,人的意念與情感瞬息萬變,從齣生“綿延”至今,每一個此刻的狀態都有過去的痕跡與留存。柏格森理論的根基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但他又具有濃烈的基督教信仰。全書的論述,比較冗長,缺乏足夠的實證,破綻是明顯的,總體而言,是生物學與數理化知識的集聚。柏氏的學說,強調生命的運動與不斷的自我改造,自我進化,符閤於五四時代求新求變的社會思潮,因而吸引瞭當時一批學人。今天來看,他尊重生命本體,追求進步,其理論也是有價值的。
评分看不懂,堅持也要看完,能學一點是一點,畢竟這也是一部長篇詩篇。就是譯文沒有詩意,也沒有閱讀的美感,快要被繞圈子繞暈瞭。
评分這本書也是囤積許久,但是依然是對於叔本華絕對意誌的推廣和演繹,自然科學皮下的哲學思想而已。但是我依然覺得兩者是剝離的,迴答“是什麼”和“為什麼”永遠是兩類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