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进化论》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和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该书1906年在法国巴黎首次出版,标志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成熟。生命哲学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哲学的范围。除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和英国过程主义哲学家怀特海这样的哲学家之外,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和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等人都吸纳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思想。
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哲学家。曾任法兰西学院哲学教授、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年度主席和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其哲学体系中的基本观念“创化论”最富有个人思维特色。他的著作文思绵密、比喻生动,富有诗的气韵。1927年,因其著作的文学造诣,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生命就是从这个决定论的机械世界中越狱成功的那世界本身的不安分的一面,所谓的“原始冲动”就是代表着从确定到不确定的,从有序到无序,从必然到自由的那种能量传递的倾向。 经历几十亿年的发展,生命得以产生并且以智慧的形态达到巅峰,漫长的过程,宣告生命不是目的论的产...
评分【整体与偏见】(1) 本原不可知(否定式、自有、无限):I am Who I am 归向本原的方法: 多元多视角(法)互补共存(不可同构-通约-简约-取代-合并、互补-盲人摸象、保持原汁原味:):)、消除元视角)、因为本原-世界可能具有这样一种深奥性质:即对于不同的视角、世界会呈现完全不同...
评分【整体与偏见】(1) 本原不可知(否定式、自有、无限):I am Who I am 归向本原的方法: 多元多视角(法)互补共存(不可同构-通约-简约-取代-合并、互补-盲人摸象、保持原汁原味:):)、消除元视角)、因为本原-世界可能具有这样一种深奥性质:即对于不同的视角、世界会呈现完全不同...
评分一直把这本书当做哲学论文来读,但是看到诺奖的评委说的本书的获奖原因的因为作者超凡的想象力,我知道原来这是一文学作品。现代西方哲学家,虽然也提一些本体论认识论,但是“反思”有余,“系统”不足。但这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哲学论著”越来越好啃了,而且直接导致了美学...
陈寅恪说,熊十力一派新唯识学是用柏格森哲学解释佛学思想,想知道熊是怎么个思想路径。这是柏格森一本披着自然科学、生物化学外衣的哲学书。
评分看过点胡塞尔和斯蒂格勒再看伯格森就感觉不太过瘾了。当初要是先读了伯氏,说不定也会觉得眼前一亮。“我的心中早已有个他~哦~他比你先到~~”以及,伯氏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稍显话多……
评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哲学著作。柏格森从医学、生物学探讨哲学问题的思路,想必后出的梅洛庞蒂也学会了,哲学开始关注、统筹身体、意识的关系,逐渐地远离形而上,把一些基础问题悬置,或留给自然科学去处理。人权、身体权利等日益获得重要性。
评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哲学著作。柏格森从医学、生物学探讨哲学问题的思路,想必后出的梅洛庞蒂也学会了,哲学开始关注、统筹身体、意识的关系,逐渐地远离形而上,把一些基础问题悬置,或留给自然科学去处理。人权、身体权利等日益获得重要性。
评分写于1907年,1927年获诺奖。主要观点是:生命一直在进化,人的意念与情感瞬息万变,从出生“绵延”至今,每一个此刻的状态都有过去的痕迹与留存。柏格森理论的根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但他又具有浓烈的基督教信仰。全书的论述,比较冗长,缺乏足够的实证,破绽是明显的,总体而言,是生物学与数理化知识的集聚。柏氏的学说,强调生命的运动与不断的自我改造,自我进化,符合于五四时代求新求变的社会思潮,因而吸引了当时一批学人。今天来看,他尊重生命本体,追求进步,其理论也是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