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凤凰卫视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大众传播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学者。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道的唯一一位华人女记者,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著作有《我已出发》、《行走中的玫瑰》、《不分东西》。
本书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利比亚采访见闻。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在采访过程中,在利比亚东部地区,遇到的利比亚人民,他们对于这场冲突的感受,他们的生活因为这场冲突所遭受的影响,以及对于未来的希望。
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作者努力用客观中立的方式进行记述,用一个第三者的姿态,来观察这个地方发生的变化。本书讲述的是记者在当地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方式呈现,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事态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天也在不断的变化。
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作者作为在美国反恐战争打响之后,第一个进入阿富汗采访的华人记者,2003年伊拉克战争,第一个进入巴格达采访的华人女记者,在书中也进行了纵深的比较,希望透过这些观察和记录,尝试让读者看到,国际关系在过去十年发生了不少变化,也因为这样,面对像利比亚这样的国家所发生的变革,任何政府都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国家利益。
站在多个角度看问题,浏览完本书的启示 1.眼见不一定为实。 2.民主是潮流,顺之者昌。 3.消极抗命要良心和技巧,“你不能够选择不开枪,但是你可以选择打不准” 最后想吐槽一句,这凤凰卫视的女记者牌打得真好啊,真好~ 下一本想看看闾丘的《不分东西》
评分凤凰卫视有一个癖好:喜欢把女性派去中东战乱地区作“战地记者”,通常她们既不专攻国际关系、也不懂当地语言。前有闾丘露薇,后有傅晓田。 这本闾丘露薇的《利比亚战地日记》记录的是2011年她在利比亚班加西时期做电视记者的日记,共36天。第一天是从埃及进入利比亚,最后一天...
评分凤凰卫视有一个癖好:喜欢把女性派去中东战乱地区作“战地记者”,通常她们既不专攻国际关系、也不懂当地语言。前有闾丘露薇,后有傅晓田。 这本闾丘露薇的《利比亚战地日记》记录的是2011年她在利比亚班加西时期做电视记者的日记,共36天。第一天是从埃及进入利比亚,最后一天...
评分0295.平凡下的真实——读闾丘露薇《利比亚战地日记》 2018.12.22 【读书感悟】 这本日记,没有太多起承转合的剧情,记录了作者2011年战地36天的所见所闻,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每一天发生的事情。书中更多的是观察和思考,从一个记者的角度去讲述自己在利比亚期间遇到什么人,发生...
评分去闾丘露薇的读者见面会很突然。大三了,忽然间觉得自己失了对新闻的热情。上课,选择坐在一边,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意与人交流。觉得自己被狠狠的欺骗了,所以就开始消极怠工。落差让我很失望,或许这是许多高校的现实。也许可以选择与人一起自由地讨论时事,但不该以...
这个世界其实很小 人和人之间的思维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
评分几天内的安宁阅读时光
评分这个世界其实很小 人和人之间的思维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
评分第二本那个世界的书。
评分一部很个人化的战地日记。因为个人化,所以比标榜中立的媒体报道更真切;因为个人化,所以比号称客观的资料介绍更丰满;因为个人化,所以比直白铺陈的新闻简讯更可读;因为个人化,字里行间偶尔会透露出自以为是;也因为个人化,封底文案中的“抛开观点”与“不设立场”成为了矫情的蛇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