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社会

传播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月枝
出品人:
页数:328
译者:
出版时间:2011-8-1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570223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传播政治经济学
  • 赵月枝
  • 社会学
  • 政治经济学
  • 新闻传播
  • 政治学
  • 文化研究
  • 传播学
  • 社会学
  • 媒介研究
  • 信息社会
  • 公共传播
  • 文化研究
  • 新闻学
  • 社会影响
  • 媒体素养
  • 数字时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

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本书昭示,一旦突破了寻求“内部”规律的“去政治化”窠臼,传播研究将释放出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问题的巨大潜力。在这个意义上,这部著作既剖析了媒介景观背后的权力结构.也挑战了当下传播研究的典型知识症侯。

作者简介

赵月枝,1965年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198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同年考取公费留学资格,1996年获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

1997年至2000年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传播系助理教授。2000年至今在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任教,现为该学院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全球媒体监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2009年受聘中国传媒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目录信息

序言:我的跨国学术,我的跨国体验
第一编 理论视野
第1章 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渊源、研究路径和学术前沿赵月枝
第2章 意识形态的再次终结?——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意识形态概念
第3章 国家、市场与社会: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分析的基本立场
第二编 帝国时代的世界传播
第4章 挑战主导叙事:海湾战争中的和平抗议与美国报章 的意见/社论话语
第5章 道德改革的局限:论新闻客观性与可持续性民主
第6章 公共利益、民主与欧美广播电视的新自由主义化
第7章 全球电信危机和产业重组的困境: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破产——一位美国学者的分析和警示
第8章 帝国时代的世界传播:走向国家、资本和非政府组织力量的重新布局?
第9章 媒体全球化与民主化:悖论、矛盾与问题
第三编 世界结构中的中国传播
第10章 从商业化到集团化中国报业在1980-1990年代的转型
第11章 中国电视历史、政治经济与话语
第12章 有钱的、下岗的、犯法的:解读1990年代中国的小报故事
第13章 “入世”:全球化、强国梦与中国报刊关于wto的话语
第14章 中国传播产业与“人世”:一种跨文化政治经济学视角
第15章 手机之后,是什么中国“数字革命”的社会层面再认识
第四编 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
第16章 一个世界峰会与一部中国电影:“信息社会”的多维景象
第17童 文化产业、市场逻辑与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
第18章 “向东看,往南走”开拓后危机时代传播研究新视野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是读后总结,不是读后感想。由于该书涉及内容较多、自身专业基础薄弱,故初读该书时并不十分轻松,更谈不上有何读后感想了。只是想通过互联网查阅及重翻书籍,尝试进行内容总结,加深对本书的熟悉及理解,因此以下内容可能会在网上及书中看到类似甚至相同的内容。因不是以商业...

评分

评分

评分

首先,我必须为自己在政治经济方面知识储备的薄弱而感到惭愧,有人说读一本专业学术书,要有至少三本相关的书作为铺垫,无奈时间仓促,只读了这本《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提起这本书时,我可以谈论些什么呢?也许仍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至少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超越左与右,超越东方与西方,关照历史和现实,激发一种传播学的想象力。

评分

。。。读不下去

评分

不愧当代华语世界政经传第一人,丝丝入扣,鞭辟入里。

评分

关注到传播系统的控制权的不平等分配,感觉这点来源于赵深受西方马克思批判主义传统的影响;同时,她还关注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及其社会结构是如何逐渐合法化的,后诸多文章现此关怀,以论及中国传播产业与入世一文中对民主化框架的冷思考为尤。第一编的理论视野即理论综述,庞杂繁复,也比较难懂,对意识形态的探讨“上天入地”,对援引鲍德里亚的仿真世界来论证的确棒,不得不说赵实在是扎实。;第二编基于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觉得有些左了,还有些许空泛;第三编结合中国实际的批判框架不错,但却有些时代局限。总而言之,整本书都读得很痛苦!

评分

受益匪浅 前三章作者总结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方式,打开了传播研究的固有模式-即从关注个体与媒体,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向资本逻辑、国家权利组成、市场机制、民主机制与媒体以及个人的关系上讨论,将研究视角带到一个更广阔的平面,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方面去分析传播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