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社會》是雷濛•威廉斯的成名作,1958年首次齣版後已多次再版並被譯為多國文字,被譽為英國新左翼的開創性之作,文化研究領域的經典。
作者以“工業”、“民主”、“階級”、“藝術”、“文化”五個關鍵詞為主題,選取瞭18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中葉活躍於英國思想界、文學界的四十位著名作傢和思想傢,通過分析他們對工業革命以及文化問題的不同論述,梳理瞭文化觀念的變遷,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結構的變革,勾勒齣影響20世紀文化思潮的重要傳統。
雷濛·威廉斯(1921—1988),20世紀中葉英語世界最重要的馬剋思主義文化批評傢,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譽為“戰後英國最重要的社會主義思想傢、知識分子和文化行動主義者”。齣生於威爾士鄉間的工人階級傢庭,畢業於劍橋的三一學院。戰後至1961年,曾任教於牛津大學的成人教育班;1974年起,在劍橋大學耶穌學院擔任戲劇講座教授,直至去世。
雷濛·威廉斯著作宏富,主要有:《文化與社會:1780—1950》、《漫長的革命、《鄉村與城市》、《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關鍵詞》、《馬剋思主義與文學》、《寫作、文化與政治》等。
这是由文化研究课堂讨论而引发的一篇非正式小文。 在文化研究课堂上,带领文艺学研究生细读分析文化唯物主义重量级老炮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英文版(1958)。 感觉对威廉斯无比留恋。他为英美的文化研究,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新阶段,开了个博大精深的好头儿,并很靠谱...
評分这是由文化研究课堂讨论而引发的一篇非正式小文。 在文化研究课堂上,带领文艺学研究生细读分析文化唯物主义重量级老炮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英文版(1958)。 感觉对威廉斯无比留恋。他为英美的文化研究,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新阶段,开了个博大精深的好头儿,并很靠谱...
評分【社会学】 英国是没有古典社会学传统的,现代社会学的第一个奠基人是德国的韦 伯,第二个是法国的涂尔干。然后是1930-1950年代美国社会学的大发展 。英国在60年代以前只有人类学习,吉登斯是第一位社会学教授。英国 人比较善于从文化角度,而非社会科学角度对现代社会进行...
評分一年前读书会presentation这本书 大家都表示没听懂 前两天自己去看presentation的提纲 发现也看不懂了。。。 于是就重新复习了一下,把读书笔记用圆润的风格写了出来,当然了限于思想深度有限,领悟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有限。。。所以只能概括,无从跟作者或者作者论述的...
評分愚以为,读到《文学与社会》才真正发现威廉斯之所以牛的原因,关键就在于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出入文学、政治、历史等文献的才能以及始终坚持不放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然而伊格尔顿的著作中几乎处处都能看见威廉斯的身影,尤其能看见这本《文化与社会》的身影。不知道是受老师...
威廉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無所不在的詞語分析(文化與社會關鍵詞可以跳來跳去看一年)及動態的觀察思考方式。重傳統和過程,同時強調矛盾與張力,就使論述本身頗具深度。(Paradox of the exile非常有啓發性)伊格爾頓書中常見其影,但老師文風明顯更穩健沉著。
评分“他(雷濛德威廉斯)長途跋涉來到劍橋英語係,不是為瞭登上那個屋頂,而是為瞭下到這座建築光綫晦暗的地下室,找到一些對它不利的東西,好在適當時候炸飛那個高高的屋頂。他與威爾士農村工人階級是同謀,這種雙重身份,帶給他幾乎所有作品一種二元對立的色彩,如《鄉村與城市》和《文化與社會》等。”
评分最心痛是,看得太遲。這是一本非讀不可的書,推薦。
评分後記值得讀很多很多遍。將伯明翰學派/本書和法蘭剋福學派對並看
评分大師之作。梳理瞭十八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中期不同思想傢和文學傢的文化觀念,將文化這個概念的變化放在工業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興起的脈絡下考察。把喬治·奧威爾視為一個自我流放者,認為其既不接受極權社會的統治,也不服從自由主義原則架構的社會的管理。對大眾傳播的解釋十分精到,認為大眾傳媒不能成為大眾品味敗壞的替罪羊,它最壞程度也隻是中立的。文字工作者按照自己的標準評價大眾文化,存在標準錯位的問題。雷濛·威廉斯認為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平等,認為絕對意義上的平等將會窒息生命的動力與文化多元性,但強調“生命平等”,大概類似於“機會平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