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

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允晨文化
作者:王明珂
出品人:
页数:368
译者:
出版时间:2015-7
价格:NT$3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579439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王明珂
  • 史学理论
  • 历史
  • 人类学
  • 社会学
  • 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
  • 文化研究
  • 历史学
  • 史学反思
  • 历史研究
  • 学术反思
  • 批判性思维
  • 历史方法
  • 知识建构
  • 历史书写
  • 学术规范
  • 历史真实性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內容為作者結合史學與人類學之作《華夏邊緣》、《羌在漢藏之間》、《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擇》等書的知識論基礎。透過人類生態、本相/表相、認同/記憶、文本/情境等概念,作者提出一種由表相(文本、圖像、電影、社會事件等等)認識社會現實本相的分析法。稱之為反思史學,作者希望讀者/研究者能因此練就如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被典範知識蒙敝的真實世界及其歷史變化過程,因此對外在世界有真實體認,以及反思與反應。

作者简介

王明珂

1952年出生於南台灣黃埔軍校旁的眷村。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1983),美國哈佛大學博士(1992)。任職於歷史語言研究所30年,目前為該所特聘研究員。2014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30屆人文社會科學組院士。長期從事於結合華夏與華夏邊緣,以及結合人類學田野與歷史文獻的中國民族研究,其多點、移動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東緣羌、藏、彝族地區。主要著作有《華夏邊緣》、《羌在漢藏之間》、《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擇》,以及《尋羌》、《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等田野雜記及隨筆集。

目录信息

引言
謝詞
前言—為什麼赤腳慣了踩在銳石上不知痛?
第一章 事實與現實
第二章 典範與邊緣
第三章 人類社會的基本面貌
第四章 表相與本相
第五章 記憶與社會
第六章 文本與情境
第七章 文本結構與情境結構
第八章 三種文本表徵分析策略
第九章 結語:邊緣、移動與反思性研究
附 錄 《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電影與小說觀讀之後
參考書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哈哈? 周杰伦那哥。。我也是听过的。。 他爷爷辈也许是台湾原住民也许是大陆迁移过去的。。。 当然。。我不是想损毁我们的父辈的荣誉 虽然我从头到尾是个彻头彻尾的破坏狂。。。 经不起风雨 经不起什么什么的 可是。。。可是。。。可是。。。 我只是想说: 历史这个东西 都是...  

评分

王明珂在《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一书中的核心议题就是关注历史人类学,或者广而言之为人文科学的“建构性”及其研究中无意识的“偏见”。前者可以称为一种对学科方法论的反思,后者可以称为一种反思中的方法论。故一种研究体系或反思体系的生成必然同时包含着两个方面,即评估...  

评分

1 无论是中文里的历史,还是英文里的history,都是一词两义:过去真正发生的历史,以及人们记得的、叙述的、书写的历史。 #事实与现实: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构成我们所信赖的“历史”,而是当前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现实)使得我们选择某些事实,或创造些对过去的想象,以...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个规律宏亮的声音,那便是“典范历史”;被忽略、压抑的其他蛙鸣,便是“边缘历史”。那么问题来了,2014年王明珂先生成功当选了台湾“中研院”第30届院士,这算何种历史呢?是属于社会本相呢?还是社会表相呢?。。。

评分

2017年最后一本,建立在既往研究之上的方法论总结,五星收官,还是很开心的,谢谢王明珂先生

评分

我们所谓“历史”,不过是一层包裹我们足底,妨害我们感知更真切的情境的老茧。而反思性的历史,则是戳破这层茧的利器。许多部分与自己多年所想的问题不谋而合,可惜不能如作者这样清晰明达地思考和表达出来。

评分

书是个好书,就是高价买了本盗版书!不能忍!关于历史学也可以做田野调查以及历史事实与历史的区别与辨别,典范史学与边缘史学的前世今生,确实值得反思。

评分

零零碎碎读了1.5遍,大概还要接着读。之前以为本书是“讨论如何解读历史文本背后的政治意图”之类的,结果是“提示历史文本之所成的历史背景本身”,或云“提供一种经由历史文本来思辨历史本相的工具”。就是这样的书让我时不时觉得历史真是有趣而充满智慧的学科呀~读完想去找看看作者之得此理论总结的研究成果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