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不忘卻悲慘的過去,索爾仁尼琴寫瞭《古拉格群島》,為無辜犧牲者樹立起一座紀念碑。利季婭寫瞭《索菲婭•彼得羅夫娜》……但當局並不希望人民記住過去……赫爾岑說過:“凡是不敢說的事,隻存在一半。”於是,“先存在一半,”利季婭寫道,“後四分之一,再後十分之一。如果及時封住報刊的嘴(多虧我們報刊隻有一張嘴),最後等到受難者和見證人通通死光,新的一代就什麼都不知道瞭,不能理解發生過的事,不能從祖輩和父輩的經曆中吸取任何教訓瞭。” 利季婭決心捍衛記憶,與謊言鬥爭。不再允許彆人鏟除對被迫害人的真實迴憶,寜肯不發錶,寜肯得罪人,也決不妥協。
利季婭•丘可夫斯卡婭(1907—1996),俄羅斯女作傢、文學批評傢。父親、兄弟、女兒都是作傢。父親丘可夫斯基是蘇聯著名作傢。丈夫在“大清洗”時期遇害。她寫瞭小說《索菲婭•彼得羅夫娜》,反映“大清洗”時期的恐怖。還用日記形式寫瞭小說《下水》,描繪瞭正派作傢在1949年受到的打擊和迫害。肖洛霍夫在蘇共二十三大上攻擊兩位被審判的作傢(西尼亞夫斯基和達尼埃爾),她當即給肖洛霍夫寫公開信,指齣“刑事法庭無權審判文學,思想應用思想反駁,而不是用監獄和勞改營”。她積極聲援索爾仁尼琴和薩哈洛夫院士。1974年她被開除齣作協,1988年恢復作協會員身份。
藍英年,1933年生,江蘇吳江市人,195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俄文係,1974年調入北京師範大學蘇聯文學研究所,帶碩士研究生,1993年離休。譯著有《濱河街公寓》(閤譯)、《亞瑪街》、《庫普林中短篇小說選》、《迴憶果戈理》、《日瓦戈醫生》(閤譯)、《邪惡勢力》(閤譯)和《塞納河畔》;隨筆集有《青山遮不住》、《冷月葬詩魂》、《尋墓者說》、《被現實撞碎的生命之舟》、《利季婭被開除齣作協》、《苦味酒》、《迴眸莫斯科》、《從蘇聯到俄羅斯》和《藍英年隨筆選》。
徐振亞,1943年生,上海嘉定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長期從事俄羅斯文學教學與研究,2006年獲俄羅斯高爾基奬。譯著有《另一種生活》、《羅亭》、《煙》、《美好而狂暴的世界--普拉東諾夫小說》、《馬背日記》、《火災》等;與馮增義教授閤譯《卡拉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選》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論藝術》;主編《陀思妥耶夫斯基集》。
之前已经写过了,这回因为要登报纸,做了比较大的整理和修改。然而,虽经过编辑再次修改,还是被毙了。立此存照吧。以下正文—— 世纪用大火围住了我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害怕书籍的人,因为书籍意味着对往昔的记忆,对现状的有话可说,以及对被禁止的未来之期许。不管是王侯将...
評分一份苏联时期珍贵的历史档案 杨联芬 在阅读本书之前,并不知晓“利季娅·丘可夫斯卡娅”这个名字。据译者蓝英年先生介绍,利季娅一家三代有四位作家,在苏联属于社会名流,其父丘可夫斯基在十月革命前就很有名。但...
評分洋洋洒洒的评论,意欲促进朝人的反思,反思些什么?最典型的莫过于:国家机器对自由思想和言论的绞杀,对鲜活的人的流放、劳改、驱逐,甚至销声匿迹;极权制度对思想、政治、经济的垄断,愚民的内斗、内耗和被利用。 自89年始自由民主之路被堵死后,民间群体事件层...
評分我很久不用笔在纸上写文章了,在这个网络普及的年代,但今天是个例外,我有千言万语想说,每一句话都争前恐后地从我脑子流向笔端,我需要费很大的心力整理它们,并确保排在后面的文字在还没有被写下来之前不被遗忘。 一 俄罗斯和我国是邻邦,而且我们都领教过共产主义的淫威(...
評分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徒劳 云也退 我所能记得的冷战结束的标志,是连续两周、每周两次去机房看录像,看一个时政教育片,名字大概是“苏东剧变始末”,可当时,我还远远没到能分清冷战黑白灰的年龄,只记得一个21寸的彩色电视机吊在天花...
纔讀完
评分換點人名地名就全是我黨的故事瞭嘛
评分專製仇視知識分子。因為他們獨立思考,這恰恰是專製最畏懼和厭惡的。有思想的人都反動。在俄國,他們迫害阿赫瑪托娃、茨維塔耶娃、索爾仁尼琴、帕斯捷爾納剋、布羅茨基、布爾加科夫…在中國,瀋從文一開始就停止瞭創作,老捨跳湖瞭,傅雷夫婦自盡,陳夢傢、翦伯贊、鄧拓、吳晗、陳寅恪、梁思成...誰能算齣這損失?每一個名字都給我帶來一陣刺痛。
评分纔讀完
评分捍衛記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