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

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佛克马
出品人:
页数:259
译者:季进
出版时间:2011-7
价格:3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1190111
丛书系列: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佛克马
  • 现当代文学
  • 比较文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中国文学与苏联
  • 文学
  • 中国文学
  • 苏联影响
  • 文学史
  • 文化交流
  • 20世纪文学
  • 左翼文学
  • 现代文学
  • 思想传播
  • 意识形态
  • 文学借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欧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在欧洲汉学界影响颇大。作者以"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稍后年代(1956-1960)的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思想与苏联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全书以时间的变迁为经,以中国的文坛大事为纬,穿插中苏文学之交,以大量的史料和实证的立场,编织成一部断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在目前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十七年文学"(1949-1966)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基点。这本写于1960年代、部分内容曾经在70年代作为"内参"资料被少数人传阅的著作,它所讨论的话题,依然是当下学界绕不过去的问题。该中文译本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个完整译本。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中译本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历史的梳理
第一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二节 延安的批评:丁玲、艾青、萧军等
第三节 战争及战后年代:胡风
第四节 赵树理与周立波
第五节 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
第六节 周扬、苏联文学与第二次文代会(1953)
第七节 俞平伯和《红楼梦》
第八节 冯雪峰和胡风
第二章 对知识分子的新政策(1956年1月—4月)
第一节 周恩来、毛泽东、郭沫若论知识分子问题
第二节 作协第二次理事会会议:周扬与茅盾的讲话
第三节 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
第四节 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对典型的解释
第三章 非斯大林化(1956年4月—1957年2月)
第一节 国际政治背景
第二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陆定一的讲话
第三节 高期望与不同的反应
第四节 批判,不是为幽默而幽默:何迟与王蒙
第五节 对传统的关注:纪念活动与毛泽东诗词
第六节 对苏联新思想的非官方反应
第四章 双刃剑(1957年2月—6月)
第一节 毛泽东论人民内部矛盾和整风运动
第二节 对双百方针范围的讨论:陈其通和茅盾
第三节 关于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国际论争
第四节 五月至六月初早谢的“百花
第五节 “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主义”遭到否弃
第五章 反右运动(1957年6月—1958年2月)
第一节 修正主义,主要的危险
第二节 文学大辩论始末
第三节 “丁陈事件”与冯雪峰
第四节 艾青与其他遭再批判者的反抗
第五节 追随者与独立作家
第六节 赫鲁晓夫文学理论受到肯定
第六章 大跃进(1958年3月—1959年12月)
第一节 人民公社与“不断革命”
第二节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
第三节 群众文艺创作运动和诗歌形式问题
第四节 文艺与物质基础的新关系:周来祥的解释
第五节 盲目乐观主义的需要:对巴金等人的批判
第六节 对帕斯捷尔纳克与爱伦堡的批判
第七章 第三次文代会及其前奏(1960年1月—8月)
第一节 后斯大林时代的正统性
第二节 人道主义与艺术“永久价值”:对巴人的批判
第三节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
第四节 双重真实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实质与变化
第二节 中国对苏联文学与文学理论的态度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学术书籍,在我,大而概之得会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让我看了觉得这书我来写肯定比他写得好太多,这都能出版,学术也没啥大不了,不值得我为之付出青春年华五斗才学,另一种是让我看了觉得,写得真好,这得多高智慧,多少勤奋呐,我是做不到这样的程度的,就不要为了这付...

评分

学术书籍,在我,大而概之得会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让我看了觉得这书我来写肯定比他写得好太多,这都能出版,学术也没啥大不了,不值得我为之付出青春年华五斗才学,另一种是让我看了觉得,写得真好,这得多高智慧,多少勤奋呐,我是做不到这样的程度的,就不要为了这付...

评分

学术书籍,在我,大而概之得会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让我看了觉得这书我来写肯定比他写得好太多,这都能出版,学术也没啥大不了,不值得我为之付出青春年华五斗才学,另一种是让我看了觉得,写得真好,这得多高智慧,多少勤奋呐,我是做不到这样的程度的,就不要为了这付...

评分

一直对延安时期的文艺感兴趣,这是党处理与知识份子关系的第一次尝试。瑞金时期的农村管理,和上海的党中央对左联的赞助,是分离进行的。只有到了延安时期,才有大批的左翼青年加入经历长征考验的红军,在陕北这片土地展开规模空前的社会改造试验。战时的动员体制选择性地继承...  

评分

一直对延安时期的文艺感兴趣,这是党处理与知识份子关系的第一次尝试。瑞金时期的农村管理,和上海的党中央对左联的赞助,是分离进行的。只有到了延安时期,才有大批的左翼青年加入经历长征考验的红军,在陕北这片土地展开规模空前的社会改造试验。战时的动员体制选择性地继承...  

用户评价

评分

首先得搞明白,是谁要建立起一种文学制度,在何时再哪里建立起这种制度,其用意何在,其与文学的关系又是如何?

评分

苏联影响的正反面

评分

苏联影响的正反面

评分

首先得搞明白,是谁要建立起一种文学制度,在何时再哪里建立起这种制度,其用意何在,其与文学的关系又是如何?

评分

首先得搞明白,是谁要建立起一种文学制度,在何时再哪里建立起这种制度,其用意何在,其与文学的关系又是如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