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制度 张均 制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史
发表于2025-04-14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内容简介:研究文学制度,或者说从制度的视角研究文学,是近些年来的一个热门课题,其理论根据,还是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从作家的视角研究文学偏重于“知人”,从制度的视角研究文学,则属“论世”。这种研究文学的方法,在西方属于社会历史研究方法的范畴,也是很传统的。当然,一些后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涉及文学问题时,也会谈到一些与制度有关的问题,如福柯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等。“知人论世”或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即研究文学文本以外的一些环境因素,而不是文本本身。这种研究方法,以前习惯于谈论一些诸如自然条件、文化习俗、经济基础、社会变迁之类的问题,失之于泛,如今集中到具体的制度问题上,得之于专,所以近些年来,颇为一部分学者所喜好。
张均,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出版《中国现代文学与儒家传统》、《张爱玲传》等著作,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二十一世纪》、《文艺争鸣》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近年学术志趣主要集中于“20世纪40-70年代文学”研究。
史料丰富扎实,论证也还清晰(虽然简单)。没意思的是,老是引一些拾人牙慧又并不妥帖的理论,俨然要搭上新左派才够新潮时髦。引言做出一副要把“新启蒙”认识装置批倒搞臭的架势,实际上后文的材料恰好还是证明了人家大体正确。谈不上敞现了多少新空间,但补充了一些有趣细节。
评分下半部分比上半部分写得更好。 这本书从作家组织、出版、评价、接受四大方面展开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的论述。提供了一些有意味的视角,比如出版制度的变化、期刊制度的变化、新稿酬制度的建立、自由派的变化、鸳蝴派的变化、革命传奇文学的变化等,呈现出从国家权力中枢到文学权利机构(权力人物)到作家到群众的多个层次的权力斗争、秩序重组、发展流变。 这本书引用的资料很多,有的资料能非常多地启发思路。但另一方面,我又感觉到作者在引用材料时层次不太清楚,现场的资料和后人的研究、老作家的回忆等相互交叠,使论述似乎不太扎实。且对繁杂的表象描述较多,背后的动因及阐释似乎不是特别明晰。 对我来说,越看越丧气。共和国初期的文学实践,在伟大的“时间开始了”之后那么轰轰烈烈,然而对今天来说遗产究竟何在?我的立场似乎在被改变。
评分作者在史料上相当用力,并提出“文学势力”这一颇富眼力和胆识的视角。非常值得一读。
评分资料和观点都挺新
评分不看也罢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