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绪 论……………………………………………………………………………………………1
         一 本书的研究目的………………………………………………………………………1
         二 民国社会教育史的文献和研究状况…………………………………………………2
         三 本书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13
         四 民国社会教育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17
         第一章 民国社会教育推进的根………………………………………………………………32
         第一节 “作新民”与“唤起民众”……………………………………………………36
         一 “作新民”………………………………………………………………………36
         二 “唤起民众”……………………………………………………………………40
         第二节 革新教育…………………………………………………………………………47
         一 学校教育的弊病…………………………………………………………………48
         二 社会教育的使命…………………………………………………………………55
         第二章 民国社会教育发展进程………………………………………………………………59
         第一节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61
         一 通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61
         二 通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62
         三 通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68
         第二节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68
         一 平民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68
         二 平民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69
         三 平民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72
         第三节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75
         一 民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75
         二 民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77
         三 民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79
         第四节 战时社会教育……………………………………………………………………80
         一 战时社会教育的兴起……………………………………………………………80
         二 战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81
         三 战时社会教育的特点……………………………………………………………83
         第三章 民国社会教育行政……………………………………………………………………87
         第一节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和制度………………………………………………………88
         一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88
         二 社会教育制度……………………………………………………………………93
         第二节 社会教育目标和中心任务………………………………………………………96
         一 社会教育目标……………………………………………………………………96
         二 社会教育的中心任务……………………………………………………………99
         第三节 社会教育人员……………………………………………………………………102
         一 社会教育人员的培养……………………………………………………………102
         二 社会教育人员存在的问题………………………………………………………106
         第四节 社会教育经费……………………………………………………………………108
         一 1912~1926年的社会教育经费…………………………………………………108
         二 1927~1949年的社会教育经费…………………………………………………109
         第四章 民国社会教育设施……………………………………………………………………113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114
         一 民众教育馆的沿革………………………………………………………………114
         二 民众教育馆的扩充………………………………………………………………115
         三 民众教育馆的设施和工作………………………………………………………118
         四 民众教育馆的弊病………………………………………………………………121
         第二节 民众学校…………………………………………………………………………124
         一 民众学校的沿革…………………………………………………………………125
         二 民众学校的规程…………………………………………………………………128
         三 民众学校的困难…………………………………………………………………131
         四 民众学校的弊病…………………………………………………………………134
         第三节 图书馆……………………………………………………………………………137
         一 图书馆事业的两大助力…………………………………………………………139
         二 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与规程………………………………………………………141
         三 图书馆事业的进展………………………………………………………………143
         四 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157
         第四节 博物馆……………………………………………………………………………160
         一 博物馆的设立……………………………………………………………………160
         二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61
         第五节 科学馆……………………………………………………………………………166
         一 科学馆的设立……………………………………………………………………166
         二 科学馆事业的开展………………………………………………………………168
         第六节 礼乐馆……………………………………………………………………………171
         一 礼乐馆的设立……………………………………………………………………171
         二 礼乐馆事业的起步………………………………………………………………172
         第五章 民国社会教育事业……………………………………………………………………176
         第一节 通俗演讲…………………………………………………………………………177
         一 民国元年至五四运动前的通俗演讲……………………………………………178
         二 五四运动时期的通俗演讲………………………………………………………182
         三 北伐战争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通俗演讲……………………………………190
         第二节 通俗读物…………………………………………………………………………194
         一 通俗读物的编印…………………………………………………………………195
         二 旧有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209
         三 新编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213
         第三节 电化教育…………………………………………………………………………216
         一 电化教育行政……………………………………………………………………217
         二 电化教育的开展…………………………………………………………………220
         三 电化教育的困境…………………………………………………………………227
         第四节 识字教育…………………………………………………………………………237
         一 文盲问题…………………………………………………………………………237
         二 识字教育运动的开展……………………………………………………………248
         三 识字教育运动的绩效……………………………………………………………252
         第五节 生计教育…………………………………………………………………………257
         一 生计教育的种种主张……………………………………………………………258
         二 生计教育事业……………………………………………………………………266
         三 生计教育的困境…………………………………………………………………276
         第六节 社会体育…………………………………………………………………………281
         一 社会体育兴起的原因……………………………………………………………281
         二 社会体育的推广…………………………………………………………………287
         三 社会体育的流弊与成效…………………………………………………………296
         第六章 民国社会教育总评……………………………………………………………………300
         第一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成效……………………………………………………………300
         一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300
         二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301
         三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301
         四 战时社会教育的成效……………………………………………………………305
         第二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弊病……………………………………………………………309
         一 社会教育理论尚未系统化………………………………………………………310
         二 社会教育事业“全面开花”……………………………………………………312
         三 “到农村去”的虚伪……………………………………………………………313
         四 施教方法不当……………………………………………………………………314
         第三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制约因素………………………………………………………317
         一 社会经济因素……………………………………………………………………317
         二 社会政治因素……………………………………………………………………322
         三 社会心理因素……………………………………………………………………326
         结 语……………………………………………………………………………………………333
         一 民本观、民力观——民国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础……………………………………333
         二 挽救危亡与解放民众——民国社会教育的重心变奏………………………………336
         三 从臣民到公民——民国社会教育的高端目标………………………………………340
         四 改良与革命——民国社会教育的双重意义…………………………………………348
         附 录……………………………………………………………………………………………352
         一 民国社会教育法令、规章……………………………………………………………352
         二 《确定中国社会教育制度系统案》…………………………………………………359
         三 《社会教育法草案》…………………………………………………………………360
         四 民国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官员一览表…………………………………………………363
         参考文献…………………………………………………………………………………………366
         后 记……………………………………………………………………………………………380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