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傢、教育傢、社會改造運動者。生於北京,原籍廣西桂林。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後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學任教,七年後投身農村,從事鄉村建設運動。抗戰中為促進國共團結抗敵而奔走,參與創建民盟;勝利後又參與國共和談,為和平建國而努力。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及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但心思之用更在於人生問題之研究。一生用心於兩大問題:人生問題與中國問題;為此兩大問題而思考而行動,終其一生。主要著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印度哲學概論》、《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與《人心與人生》等。
梁漱溟作品集全新整理 權威文本
梁漱溟先生中國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較的經典作品
我不是“為學問而學問”的。我是感受中國問題之刺激,切誌中國問題之解決,從而根追到其曆史,其文化,不能不用番心,尋個明白。
我著有《中國文化要義》一書,內容觀點自認為分析中國老社會的構造(或雲結構)有精到之處。——梁漱溟
梁氏為一肯用心並力行其所信之人。民國以來,肯對國傢根本問題用心,從而提齣其主張如梁漱溟者,實在不多。——鬍鞦原
———————————————————
———————————————————
本書為梁漱溟作品集之一,其餘兩本為《鄉村建設理論》和《人心與人生》。2005年前後這三本書都曾作為“世紀人文係列叢書•世紀文庫”係列齣版。《中國文化要義》多次加印,纍計印數達36000冊。這次為新版,改變瞭開本與定價,增添瞭一些珍貴的手跡照片,並增加瞭部分附錄,使其更具權威性與收藏價值。
本書被譽為中國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較的經典作品,書中充滿著“問題意識”。每個人從少年起就迴避不瞭的人生意義問題,古老中國在清末以來所遭逢的民族前途問題,都把梁漱溟引嚮同一個中國文化。在梁漱溟看來,中國文化既是這兩大問題的根源,也是這兩大問題的解答,關鍵在於如何來認識這種文化。對中國文化本身,梁漱溟也從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入手來探討。中國的知識、經濟和政治無一稱強,卻何以曆史悠久、廣土眾民,以至於麵對強悍日寇仍能持久抵禦?人們總說西方人是個人本位、中國人是社會本位,但如何解釋中國人的“一盤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國文明那麼早就燦爛輝煌,但何以一直沒有發展齣像樣的科學體係?中國缺的是民主本身,還是西洋近代國傢那樣的民主?……
一、成书的背景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中国文化要义》成书于1941到1949年,期间经过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可谓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风起云涌的一段时期。一方面,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始终处战乱之中,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的冲击,知识分子试图突破几千年来中国社...
評分今日中国,使用最频繁的身份名词是屌丝高富帅,使用最频繁的政治名词是民主宪政,全民英语热,西方化、网络化的中国文化现状特别像一条想直立行走的鱼,没有前进多少,但是蹦达的老高。 君子小人这些从修为内涵上区别人与人的词再也不受青睐了,毒奶粉地沟油等名词则像牛皮癣...
評分梁漱溟先生似乎是在做一个逻辑推理题。不尽信其言,却深感其志。 崇儒者,求其通,启三代,礼三统。近世儒者,莫不如此,如冯友兰先生之“理”,如钱宾四先生之“道”,如梁漱溟先生之“义”。求大道,易失于枝节。往者胡适先生评梁先生之《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評分《中国文化要义》读书总结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说:“解决中国之问题,必先认识中国之问题,认识中国之问题,即必得明白中国社会在近百年所引起之变化及其内外形势,而明白当初未曾变的老中国,又为明白其变化之前提。”梁先生的这本书写于1942年到1949年,其社...
評分近两年从解决个人思想困惑走向中华古典的探索,进而对“我是谁”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但到现在我仍然很不理解我自己以及我生活于斯的这个族群。对于这个族群的历史与性格,清末以来许多富有洞察力的头脑给出了各具特色与启发的阐述,我辈不敢在学识浅薄之时多有品论,确...
半白不白讀起來很纍的。雖然我也是翻著看 我還是假裝自己讀過瞭吧
评分現在人受瞭20多年的全套教育以後分析判斷洞察的能力比前輩精英20多歲時差遠瞭,不知年紀大點能否趕上
评分梁漱溟提倡“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因此通過一本書比較中西文化特徵,論證中國的文化形成原因的見解。 中國社會是以理性先啓,自有孔子以來,深受其影響,一直是以道德代宗教之路。孔子專從啓發人類的理性做功夫。主張自我反省,並且信賴人齣自自己本身的理性,不再依賴其他,這是道德,不是宗教。 有人說梁漱溟是學佛的,這並不可知,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這本書完全齣自一個客觀的研究角度,並且對儒傢文化有極高的評價。讓我開始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古典文化對於人的道德培養的重要性。
评分此書主要是對自秦朝至清末的中國社會做瞭一些討論。其所提齣的幾個觀點,我覺得值得大傢去思考一下:①其時之中國,並不為一封建社會,因為沒有對立之階級,並與西方中古時期做瞭比較。他說那時之中國,為一職業分途社會;②孔子作春鞦正名份,破封建,迷信,啓發理性。至是中國則無封建,而以禮俗代宗教,使得中國成為一倫理社會;③其時之中國,不為一國傢,為一“天下”,此觀念超乎國傢之上。篇幅關係,僅此幾點。梁漱溟先生的論述,實在是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亦使得我對舊中國有一種新的認識。
评分開頭很驚艷,梁直覺感極強,能把握住中國近兩韆年社會體製之要害。但末尾對疾患的解析有些混沌,大概理性早啓到如今的極端迴歸本位便導緻瞭當今社會最大的弊病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