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1976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现任职于《生活》杂志,他也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等。
作者生于70年代后期,有人说这个年代出身的是充满物质感的一代,显然这是个武断的结论,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人积极回应智力的承传,特别是生命力与想像力充沛的青年。《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这个名叫许知远的青年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许知远已试图搭建属于自己的某种具有自我信仰意味的文字领地,这信仰与精神的自由和智力锻炼有关。
1. 不用工作的日子,连时间都过得特别的漫长。没有日期的束缚,一天天的过着,不再区分工作日和休息日,每天都是周末。可以凌晨的时候睡觉,中午被大大的太阳晒醒,然后睡眼惺忪地混杂在吃午饭的白领中在7-11买份饭,迈着悠闲的方步溜达回家,与周围步履紧张的赶着回去工作的...
评分这是我看得许知远的第一本书,也是唯一一本,然后狂热的寻找他的片言只语,可惜再没见过~ 其实不想说这个,我是更加愿意写写我自己的感悟,可是在这里,很无奈,感觉所有的语言都贫乏,都无力,所有我想说的,甚至我想不到的,早已被人入木三分的刻画给我看,同样的24岁...
评分北大新一代的所谓作家真是不怎么样。通篇就是些不实在的怀旧。因为作者本人又没什么时代底蕴(76年的经历过什么啊),作品从头到位都充斥着“装x"的情绪。
评分“大学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这句话是我,是朋友们都说过的。昨天看的一篇东西明确化了我心中的落差。 大学应该传授知识,但是是富有想象的传授; 大学应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让理想狂热的喷发的地方; 大学应该教会人能够独立于世界; 大学应该能让人的思想获得重生; 大学...
评分这本书第一次听说就是在豆瓣上,因为是瓣友们很关注的书,所以,当我在折扣店里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没啥犹豫就买了。 可是我得说我比较失望。书中除了几篇有点思想的火花让我有点碰撞的感觉,其它,不过是絮絮的简单的表达一种情绪,青春期的一点骄傲和宣泻,文笔说不上如何的出...
太棒了,让我看到写作的希望的书.里面有特别多可圈可点的好文章.这本书非常好.
评分太棒了,让我看到写作的希望的书.里面有特别多可圈可点的好文章.这本书非常好.
评分情绪很忧伤,想法很年轻
评分大学时在一堂堂“务实”的课里痛苦懊悔,便与此书一拍即合。那时我无比想摆脱这无望的生活,渴望自由务虚的人生,只是幻想与忧伤终究没有容身之地。如今再读,便没有了当初的兴奋,觉得作者如数家珍地念叨他读过的书和燕园的琐事,除了重复前人的观点,实在没什么新颖的家底和思考
评分优美的有些泛滥的文字,和数不胜数的中国问题,插科打诨的“外国专家”们,呵呵,貌似信手拈来的其实却是大费周章,又要掩饰又要显摆的,就是许知远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