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的中英船炮比较研究

鸦片战争中的中英船炮比较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建雄
出品人:
页数:373
译者:
出版时间:2011-4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1009769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历史
  • 鸦片战争
  • 军事
  • 军事史
  • 中国近代史
  • 鸦片战争中的中英船炮比较研究
  • 海军
  • 鸦片战争
  • 中英比较
  • 船炮技术
  • 军事史
  • 近代中国
  • 英国海军
  • 武器装备
  • 战争技术
  • 历史研究
  • 军事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研究了鸦片战争前后中英火炮技术和性能方面的文献。系统总结和对比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战舰的载炮数量、火炮设计思想、形制、分类、材质、制造技术、炮弹、火药、射程、射速、机动性、射击精度等方面的异同。发现英军铁炮技术与性能比清军铁炮好,表现在其膛壁较薄、重量较轻、各部位比例与设计思想较相符;材质良好、制造与加工技术较高;弹药质量较优、点火装置较先进,因而造成英军铁炮射程较远,射击精度较高,杀伤力较大。正是这些关键技术与性能方面的差异,导致清军在战斗中接连失利。本文从技术与社会两方面对清军铁炮性能不良的原因以及武器、性能与战争胜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作者简介

张建雄,1966年生,湖南邵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硕士,鸦片战争博物馆副研究员。一直倡导博物馆收藏、展示与学术研究并重,并身体力行。主要从事鸦片战争史以及船炮研究,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刘鸿亮,1970年生,河南登封人,科学技术史专业理学博士,在河南科技大学从事火器史与科技哲学教研工作,2008年起被聘为鸦片战争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清史研究》《社会科学》《清华学报》(中国台湾)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论文多次被《国务院参事室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全文复印或论点摘编。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对象和前人研究概况
第二节 本书所用的原始档案和关键史料简介
一 清军船炮、炮台和炮架等技术和性能优劣的原始档案及关键史料简介
二 英军船炮、炮台和炮架等技术和性能优劣的原始档案及关键史料简介
第三节 中英船炮总体水平概述
小结
第二章 中英战船技术比较
第一节 清军水师战船技术
一 清朝水师发展演变及其管理概况
二 清朝战船种类及各种技术特征
三 清朝战船配置的冷热兵器概述
四 清朝战船载炮门数及其机动性
五 清朝水师的作战战术
第二节 英国海军战船技术
一 英国海军舰队的发展演变
二 鸦片战争时期侵华英军舰队的实力概况
三 英军战列舰的抗腐蚀性及载炮门数
四 侵华英军战船的机动性概况
五 侵华英军战船的作战战术
小结
第三章 中英火炮技术和性能比较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火炮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清军参战铜铁炮的数量统计
第三节 清军铁炮技术和性能
一 清朝铁炮炮身各部的设计比例
二 清朝铁炮的分类
三 清朝铁炮的材质
四 清朝铁炮的制造技术
五 清朝炮弹技术
六 清朝铁炮发射炮弹用的火药技术
七 清朝铁炮的射程
八 清朝铁炮的射速
九 清朝铁炮的机动性和射击精度
第四节 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火炮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 英军铁炮技术和性能
一 英军铁炮炮身各部的设计比例
二 英军铁炮的分类
三 英军铁炮的材质
四 英军火炮的制造技术
五 英军铁炮的炮弹技术
六 英军铁炮的火药技术
七 英军铁炮的射程
八 英军铁炮的射速
九 英军铁炮的机动性和射击精度
小结
第四章 中英炮台技术比较
第一节 清朝沿海战区的炮台技术
一 清朝沿海战区炮台的分布概况
二 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炮台结构的基本构成
三 清朝沿海战区炮台的主要特点
……
第五章 中英炮架技术比较
第六章 中英船炮、炮台和炮架技术与性能的反差对鸦片战争胜负的影响
第七章 清朝社会诸因素对素对船炮技术和性能的制约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清军总兵力为80万人,在鸦片战争中调集先后投入战争的约10万左右,英军最初派出大约7000人,后来增加至两万人 总结清军伤亡情况,战死约3100人,受伤约4000人。死伤人数占投入兵力总数的7%,死亡人数约占投入兵力的3.1%。总结英军伤亡情况,战斗死亡为71人,伤400余人。...

评分

清军总兵力为80万人,在鸦片战争中调集先后投入战争的约10万左右,英军最初派出大约7000人,后来增加至两万人 总结清军伤亡情况,战死约3100人,受伤约4000人。死伤人数占投入兵力总数的7%,死亡人数约占投入兵力的3.1%。总结英军伤亡情况,战斗死亡为71人,伤400余人。...

评分

清军总兵力为80万人,在鸦片战争中调集先后投入战争的约10万左右,英军最初派出大约7000人,后来增加至两万人 总结清军伤亡情况,战死约3100人,受伤约4000人。死伤人数占投入兵力总数的7%,死亡人数约占投入兵力的3.1%。总结英军伤亡情况,战斗死亡为71人,伤400余人。...

评分

清军总兵力为80万人,在鸦片战争中调集先后投入战争的约10万左右,英军最初派出大约7000人,后来增加至两万人 总结清军伤亡情况,战死约3100人,受伤约4000人。死伤人数占投入兵力总数的7%,死亡人数约占投入兵力的3.1%。总结英军伤亡情况,战斗死亡为71人,伤400余人。...

评分

清军总兵力为80万人,在鸦片战争中调集先后投入战争的约10万左右,英军最初派出大约7000人,后来增加至两万人 总结清军伤亡情况,战死约3100人,受伤约4000人。死伤人数占投入兵力总数的7%,死亡人数约占投入兵力的3.1%。总结英军伤亡情况,战斗死亡为71人,伤400余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文章还不错,可惜里面的古线图都被用拙劣的电脑软件描了一半(用软件这个词,是因为我看不出那些画了一半直线是用什么画的,从WINDOWS的画图工具到PS,AI都可以吧,每张都只描一半,搞不懂是想让我们看清楚,还是看的更加不清楚),但总体瑕不掩瑜,数据很多,很翔实

评分

按需。

评分

堆砌了一些资料,但没有什么自己的见地,对 中国火炮更是全是文史资料,最后也没说清性能。引用的西文资料尚好,对中西资料基本无对比研究。出现了比较荒谬的桅炮的说法,显然是当时国人错误的认识,本书完全采用无质疑,相同章节西文材料对此完全不提

评分

资料的集合,别人的资料。

评分

文章还不错,可惜里面的古线图都被用拙劣的电脑软件描了一半(用软件这个词,是因为我看不出那些画了一半直线是用什么画的,从WINDOWS的画图工具到PS,AI都可以吧,每张都只描一半,搞不懂是想让我们看清楚,还是看的更加不清楚),但总体瑕不掩瑜,数据很多,很翔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