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章太炎 思想史 近代史 历史 中国近代史 学术 章学研究论丛 文之研究
发表于2025-02-23
鼎革以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为旅日学者、东京大学教授林少阳撰写的围绕章太炎思想的晚清论。本书聚焦于1900年至1911年以章太炎为主的思想言论,尤其是章太炎旅居东京、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笔期间作为清季革命导师、清季思想文化运动旗手的影响。本书在纵轴上将清末知识分子思想接合中国“士”的思想传统,尤其是晚明思想传统,同时将晚清革命置于太平天国之乱以来的政治、社会的连续性之中,以及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连续性之中;横轴上则将晚清革命置于全球史脉络之中,尤其将之置于东亚的历史场域中,强调学生在晚清革命中的主体作用及海外革命中心东京的重要作用,兼及探讨当时中国士人与日俄战争、日英同盟、印度独立运动等国际事件的关联。
全书质疑“革命”与“改良”二元对立的晚清思想史叙述框架,并对中、英、日文半个世纪多以来的研究成果多有综合、回应,在此基础上独树一帜。本书新颖之处体现于如下关键词:“革命”与“改良”二者兼具的“晚清思想文化运动”、“以‘文’为手段的清季革命”、“‘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亡天下”等。本书试图透过上述崭新的叙述框架,彰显章太炎及其周边的历史位置,以及整个晚清在中国现代性中的历史定位。借此本书试图向读者展示“晚清”作为思想课题的可能,进而试图展示重释中国现代性的可能。在此意义上,本书不仅是以章太炎为主的晚清思想论,更是挑战常识的独特的近代中国论。
林少阳,1963年10月出生,籍贯广东紫金,东京大学博士,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研究领域为19世纪初以来的中国及日本的思想史,兼及文学史、文化史及批评理论。著作有『「修辞」という思想:章炳麟と漢字圏の言語論的批評理論』(东京白泽社2009年版)、《“文”与日本学术思想:汉字圈1700—1990》(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及其他中日英文论文。
亦是体大思周之作,而贯之以“文”之概旨。行文细部不时闪现的值得继续展开追索的诸多命题火花,极有启发。
评分透过章太炎在清季革命中的思想、实践而展开的近代中国思想史论。太炎先生以复古解构守古,高呼排满同时也支持亚洲反帝革命联合,抨击世界主义“玉厄无当”同时也否定国家主义,以为“个体为真,团体为幻”,主张“不齐而齐”,他的面貌本当是复杂的,然治小学者取“章黄学派”、文学者取鲁迅之章太炎、史学家取改良-革命思潮之章氏、毛泽东取“批孔”之法家太炎,遂令太炎先生思想前后冲突、真面目隐而不彰。作者将之立于清季“文”的革命框架内,将章太炎视为一场“复古”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他关注“亡天下”的文化问题而非仅是“亡国”的政治问题,因而利用重构学术史、文学复古和建立宗教的方式建批判均质、同一性的现代性弊端和文化帝国主义危害,但时事变迁,革命狂潮早已在他的晚年席卷中国,令他不得不沦为“国学大师”,殊为可惜。
评分凡是研究章太炎的著作,一律给四星
评分拿起翻了下,太学术,不想看了
评分在这本书里,“文”究竟还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它无所不包,既是语文、文章,也是文化、宗教、道德、伦理。章太炎的“文”固然是一种复古的大“文学”,但是不是应该讲清楚文的各种层次之间的关系呢?是否可能据此建立起一种另类的语言哲学呢?读了德勒兹的斯宾诺莎和阿甘本的保罗,再来读章太炎,不免心有戚戚。
林少阳先生笔下的章太炎,要求读者警醒“以暴力革命为中心”的叙述和建构,注意清季革命之“文化革命”的性质。就全书来看,这一澄清至少有两方面用意。 一 第一方面用意比较明确,且贯穿全书,那就是通过“文”之革命的视角,重新发掘被暴力革命论所忽视所隐没的历史主题和历...
评分 评分后记 本书为笔者以章太炎为中心的晚清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收录了八年多来相关成果的主要部分,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是首次发表。长期以来,我主要关注的时段基本上锁定在1900年前后至民国成立前后的十数年,因为这一时段承前而启后,横向上亦与我对明治日本的学术关心相联。于我...
评分如今说起章太炎,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也是仅有的了解)是“国学大师”——不过,很少人留意到的是,这个称号本身就是世人后来对他的称呼,“国学”的意味对后人来说与章太炎早年已相去甚远。在很长时间里,“国学”对新派人物而言带有挥之不去的负面含义,而如今人们对“国...
评分林少阳先生笔下的章太炎,要求读者警醒“以暴力革命为中心”的叙述和建构,注意清季革命之“文化革命”的性质。就全书来看,这一澄清至少有两方面用意。 一 第一方面用意比较明确,且贯穿全书,那就是通过“文”之革命的视角,重新发掘被暴力革命论所忽视所隐没的历史主题和历...
鼎革以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