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革以文

鼎革以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林少阳
出品人:
页数:481
译者: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49854
丛书系列:章学研究论丛
图书标签:
  • 章太炎
  • 思想史
  • 近代史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学术
  • 章学研究论丛
  • 文之研究
  • 历史
  • 文化
  • 变革
  • 文脉
  • 思想
  • 传统
  • 现代
  • 对话
  • 反思
  • 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旅日学者、东京大学教授林少阳撰写的围绕章太炎思想的晚清论。本书聚焦于1900年至1911年以章太炎为主的思想言论,尤其是章太炎旅居东京、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笔期间作为清季革命导师、清季思想文化运动旗手的影响。本书在纵轴上将清末知识分子思想接合中国“士”的思想传统,尤其是晚明思想传统,同时将晚清革命置于太平天国之乱以来的政治、社会的连续性之中,以及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连续性之中;横轴上则将晚清革命置于全球史脉络之中,尤其将之置于东亚的历史场域中,强调学生在晚清革命中的主体作用及海外革命中心东京的重要作用,兼及探讨当时中国士人与日俄战争、日英同盟、印度独立运动等国际事件的关联。

全书质疑“革命”与“改良”二元对立的晚清思想史叙述框架,并对中、英、日文半个世纪多以来的研究成果多有综合、回应,在此基础上独树一帜。本书新颖之处体现于如下关键词:“革命”与“改良”二者兼具的“晚清思想文化运动”、“以‘文’为手段的清季革命”、“‘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亡天下”等。本书试图透过上述崭新的叙述框架,彰显章太炎及其周边的历史位置,以及整个晚清在中国现代性中的历史定位。借此本书试图向读者展示“晚清”作为思想课题的可能,进而试图展示重释中国现代性的可能。在此意义上,本书不仅是以章太炎为主的晚清思想论,更是挑战常识的独特的近代中国论。

作者简介

林少阳,1963年10月出生,籍贯广东紫金,东京大学博士,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研究领域为19世纪初以来的中国及日本的思想史,兼及文学史、文化史及批评理论。著作有『「修辞」という思想:章炳麟と漢字圏の言語論的批評理論』(东京白泽社2009年版)、《“文”与日本学术思想:汉字圈1700—1990》(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及其他中日英文论文。

目录信息

总论
第一章 晚清思想文化运动与以“文”为手段之清季革命
一、 质疑“革命对改良”的二元对立问题
二、 “士不可以不弘毅”——何谓“清季思想革命”或“以‘文’为手段的革命”?
第二章 章太炎与以“文”为手段的清季革命——复数的革命
一、 清季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新解
二、 “文”与复数的清季革命
第三章 章太炎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72
一、 制度典章现代化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二、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重构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三、 “文学复古”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四、 “建立宗教”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结语 “亡天下”与“文”
一、 “亡国”与“亡天下”之别——观察以“文”为手段的清季革命的视角
二、 关于本书

第一编 章太炎与中国国内的清季革命青年
第一章 章太炎与南方话语——章太炎影响下的清季革命青年
一、 革命的南方对改良的北方——南北二元对立话语的建构、历史叙述与革命
二、 章太炎小学研究中的“南方”
三、 《国粹学报》与“南方”话语——与章太炎的关系
第二章 “南方”话语典型之南社——章太炎、“文”的革命与清季革命青年
一、 章太炎与清季革命青年或“五四”新文化中年——以南社为例
二、 章太炎与柳亚子——清季革命青年导师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老人之间断
三、 作为中国史结构的“南方”及其再生产
结语 以“文”上演“南方”

第二编 东京的章太炎与中国革命中的“民族”“国家”问题
第三章 东京的章太炎——力图超越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者
一、 章太炎早期的中日主体的亚洲联合构想——与“黄祸”论的关联
二、 东京时期章太炎联亚构想的变化——亚洲和亲会
三、 日英同盟与亚洲和亲会的成立
四、 章太炎与印度
五、 清季革命与印度表象
六、 人的自主与亚洲自主——作为“方法”的印度
第四章 批判无政府主义的无政府主义者——章太炎与早期中日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
一、 章太炎与早期中国无政府主义革命简介——中国革命之复数性及延续性
二、 章太炎对早期无政府主义的语言观以及“文明”话语的批判——晚清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联
三、 章太炎、刘师培与同时代日本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运动
四、 “玉卮无当”——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对无政府主义革命者的批判
第五章 否定国家的立国者——章太炎的国家理论及其黑格尔批判
一、 章太炎的国家论——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视角
二、 章太炎的政治思想与其黑格尔批判
三、 否定国家权力的国家论——与民族主义及无政府主义、帝国主义批判的关系
结语 否定国家的章太炎国学——“亡天下”的危机与思想者
一、 否定国家的民族主义者及反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者
二、  “个体为真,团体为幻”

第三编 清季章太炎与革命儒学
第六章 章太炎与革命儒学 (上)
一、 狂狷与“被去势”的现代“哲学”
二、 狂狷与章太炎“哀”与“独”概念——《訄书》初刻本的儒学革命思想
三、 狂狷与革命道德——东京《民报》时期章太炎的儒学革命思想
第七章 章太炎与革命儒学 (下)
一、近代论狂与批判乡愿的谱系——清季革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共同课题
二、章太炎的乡愿论——另类狂狷论或宋明儒学论
三、 狂、狷与民——章太炎的文史评价标准
四、 “立德自情不自慧”——狂狷与文的伦理性
结语 皇权的治统与知识分子的道统——革命治统论的“狂狷”

第四编 “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与“反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之间——章太炎与鲁迅之关联及断裂
第八章 鲁迅如何“影响”了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与“反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一、 “鲁迅”如何影响了“章太炎”
二、 追悼的政治——濒死的共和、濒死的鲁迅与已逝的太炎
第九章 清季革命导师章太炎与清季革命青年鲁迅
一、 清季革命时期鲁迅的文章与章太炎
二、 鲁迅的“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与章太炎以宗教行革命的思想
三、 右反“国民主义”,左拒“世界主义”
四、 “兽性爱国主义”之否定者鲁迅与章太炎
五、 “中文之词”“亦输入文明之利器也”——清季革命青年鲁迅的语言观与章太炎
结语 “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与“反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之间
一、 在“理性的私的使用”与“理性的公的使用”之间——观察章太炎与鲁迅“亡天下”危机意识或“文”之重构的一个视角
二、 清季革命新青年、“五四”新青年与“五四”中年旗手之间
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几年前,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基本完成《章太炎全集》的出版之后,开始着力打造章学研究出版重镇,策划推出了“章学研究论丛”。继章太炎逝世八十周年之际,出版其嫡孙章念驰先生编、著两种著作以后,今年5月再次推出两种,其中之一,即是东京大学林少阳教授的《鼎革以文:清季革命...  

评分

评分

后记 本书为笔者以章太炎为中心的晚清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收录了八年多来相关成果的主要部分,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是首次发表。长期以来,我主要关注的时段基本上锁定在1900年前后至民国成立前后的十数年,因为这一时段承前而启后,横向上亦与我对明治日本的学术关心相联。于我...  

评分

依笔者愚见,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个现象,可能就是许多研究对象所留下的论著,在今天的史学视域下,只有史料的意义,而无思想的意义。西方学界对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的研究,常从这些先贤的论著中阐释新的思想与学说,丰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理解,使之...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对章太炎的研究许多方面我没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去做评价,但是作者做学术的立场与初衷令人敬佩。一个小瑕疵是正文第一页章太炎的卒年标错了,编辑接锅吧。

评分

不无见地,质疑了“革命”与“改良”的二元框架,突出了现在革命叙事框架下常常被埋没的晚清民初这一章太炎为首的“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不过作者对中国文化中“文”的概念理解总觉还不够深入,有些地方也不免为传主申辩,仍然陷入二元框架,把“文”等同于“不激进”,忽略了章太炎身上激进的一面——他甚至可说是近代激进化谱系中鼻祖一般的人物。

评分

“他(章)所主张的‘以教卫民’,指的是以孔子立教卫民,这又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康有为对他的影响”。(p29)对吗?

评分

凡是研究章太炎的著作,一律给四星

评分

确实是不无见地,遍地启发。除了如此的提炼章太炎与鲁迅的“文”,于解释近代革命和思想的流变都不无牵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