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革以文

鼎革以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少阳,1963年10月出生,籍贯广东紫金,东京大学博士,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研究领域为19世纪初以来的中国及日本的思想史,兼及文学史、文化史及批评理论。著作有『「修辞」という思想:章炳麟と漢字圏の言語論的批評理論』(东京白泽社2009年版)、《“文”与日本学术思想:汉字圈1700—1990》(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及其他中日英文论文。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林少阳
出品人:
页数:481
译者: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49854
丛书系列:章学研究论丛
图书标签:
  • 章太炎 
  • 思想史 
  • 近代史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学术 
  • 章学研究论丛 
  • 文之研究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为旅日学者、东京大学教授林少阳撰写的围绕章太炎思想的晚清论。本书聚焦于1900年至1911年以章太炎为主的思想言论,尤其是章太炎旅居东京、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笔期间作为清季革命导师、清季思想文化运动旗手的影响。本书在纵轴上将清末知识分子思想接合中国“士”的思想传统,尤其是晚明思想传统,同时将晚清革命置于太平天国之乱以来的政治、社会的连续性之中,以及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连续性之中;横轴上则将晚清革命置于全球史脉络之中,尤其将之置于东亚的历史场域中,强调学生在晚清革命中的主体作用及海外革命中心东京的重要作用,兼及探讨当时中国士人与日俄战争、日英同盟、印度独立运动等国际事件的关联。

全书质疑“革命”与“改良”二元对立的晚清思想史叙述框架,并对中、英、日文半个世纪多以来的研究成果多有综合、回应,在此基础上独树一帜。本书新颖之处体现于如下关键词:“革命”与“改良”二者兼具的“晚清思想文化运动”、“以‘文’为手段的清季革命”、“‘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亡天下”等。本书试图透过上述崭新的叙述框架,彰显章太炎及其周边的历史位置,以及整个晚清在中国现代性中的历史定位。借此本书试图向读者展示“晚清”作为思想课题的可能,进而试图展示重释中国现代性的可能。在此意义上,本书不仅是以章太炎为主的晚清思想论,更是挑战常识的独特的近代中国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林少阳先生笔下的章太炎,要求读者警醒“以暴力革命为中心”的叙述和建构,注意清季革命之“文化革命”的性质。就全书来看,这一澄清至少有两方面用意。 一 第一方面用意比较明确,且贯穿全书,那就是通过“文”之革命的视角,重新发掘被暴力革命论所忽视所隐没的历史主题和历...  

评分

依笔者愚见,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个现象,可能就是许多研究对象所留下的论著,在今天的史学视域下,只有史料的意义,而无思想的意义。西方学界对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的研究,常从这些先贤的论著中阐释新的思想与学说,丰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理解,使之...

评分

依笔者愚见,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个现象,可能就是许多研究对象所留下的论著,在今天的史学视域下,只有史料的意义,而无思想的意义。西方学界对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的研究,常从这些先贤的论著中阐释新的思想与学说,丰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理解,使之...

评分

依笔者愚见,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个现象,可能就是许多研究对象所留下的论著,在今天的史学视域下,只有史料的意义,而无思想的意义。西方学界对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的研究,常从这些先贤的论著中阐释新的思想与学说,丰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理解,使之...

评分

如今说起章太炎,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也是仅有的了解)是“国学大师”——不过,很少人留意到的是,这个称号本身就是世人后来对他的称呼,“国学”的意味对后人来说与章太炎早年已相去甚远。在很长时间里,“国学”对新派人物而言带有挥之不去的负面含义,而如今人们对“国...  

用户评价

评分

林老师海外研究背景,让人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海外特别是日本研究状况的过程,受益良多。这种视野构成了此书新颖的一个方面,其实一些资料国内也曾出现,就是看如何引入章氏的研究中去。例如第三章,作者大力引用了竹内善朔《明治末期日中革命运动の交流》,中国研究所编《中国研究》。在1981年便有国内的译本,收录进《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辑,题为《本世纪初日中两国革命运动的交流》。 并不是说林老师这个选题多么新颖,而是他的思想史视野让其独树一帜,站稳脚跟。

评分

作者总结“章学”在中文系是鲁迅研究的衍生,在历史系是康梁的衍生,在哲学系是边缘,并且怀疑台湾“章学”不兴是因为国民党和新儒家,非常有趣。(但是作者也没离开鲁迅啊)

评分

确实是不无见地,遍地启发。除了如此的提炼章太炎与鲁迅的“文”,于解释近代革命和思想的流变都不无牵强。

评分

苦口婆心地精彩

评分

林老师海外研究背景,让人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海外特别是日本研究状况的过程,受益良多。这种视野构成了此书新颖的一个方面,其实一些资料国内也曾出现,就是看如何引入章氏的研究中去。例如第三章,作者大力引用了竹内善朔《明治末期日中革命运动の交流》,中国研究所编《中国研究》。在1981年便有国内的译本,收录进《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辑,题为《本世纪初日中两国革命运动的交流》。 并不是说林老师这个选题多么新颖,而是他的思想史视野让其独树一帜,站稳脚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