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日本 历史 中国 野村浩一 近代史 海外中国研究 亚细亚主义 汉学
发表于2024-12-31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丛书精选海外学界研究中国问题专著,作者大都从中外文化比较的广阔视野出发,对史料具有充分的掌握和独到的分析,其视角敏锐、新颖,虽为一家之言,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更深入地认识、了解、研究中国,本丛书值得一读。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部
第一章 近代日本国民的使命观,其诸类型及特质――大隈重信、内村�三、北一辉
一 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二 日英同盟和大隈的东西文明融合论
三 内村钅监三
四 北一辉
五 结 语
第二章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大陆问题”的构想
及其实态
一 问题之所在
二 国权主义空想家――以内田良平为中心
三 支那学者内藤湖南世界里的“中国”
四 开放性的中国认识――吉野作造
五 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洞察――北一辉的眼睛
六 大正知识分子周围的“中国”
七 社会主义者与中国革命运动
八 尾 声
第二部
第一章 走向亚洲的航踪――宫崎滔天的思想和行动
一 问题的所在――滔天的悔恨
二 宫崎家的人――混沌的能量
三 滔天的出发――前进与诀别
四 世界革命与社会革命
五 对近代文明的控诉
六 滔天的“欣慕”与“悔恨”
七 从辛亥革命到大正时代
八 愤怒与警告
九 “支那革命”与日本的改造
十 日本的改造与民藏的轨迹――日中两国的关
系性构造
十一 情念的亢进――亚细亚主义与翻译社会主义
十二 滔天的回归
第二章 尾崎秀实与中国
一 序 言
二 中国研究的方法论
三 日中全面战争的爆发――亚细亚与日本的构想
四 日中关系的夹缝之间――日本、中国、世界
第三章 橘朴――亚细亚主义的彷徨
一 序 言
二 问题的所在――橘朴与中国
三 走向中国研究――来自民众世界的观点
四 从“中国社会论”到“中国革命论”
五 对“国民革命”动态的分析――其高涨与结论
六 “国民革命”的冲击
七 “方向转换”――向亚细亚主义的转折
八 “日中战争”――光与影
九 亚细亚主义的彷徨与寿终――代结尾
后记
译后记
野村浩一,1930年生于京都,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1966年任立教大学教授。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主要著作有:《近代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中国革命的思想》、《人民中国的诞生》、《近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毛泽东》等。
到后面可能习惯了译者的语言风格,有倒食甘蔗之感,对于橘朴的分析非常精彩。有机会的话想重读一遍。
评分看了一半多才发现是思想史性质的东西,亚细亚主义的不同形态,以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九一八与卢沟桥事变这几个阶段中,日本亲中派的思想该如何在两国关系的夹缝中寻找立足点。看完就觉得宫崎兄弟真是太屌了!
评分文章充满了一股「黏稠」的氛围。这种氛围挺好,就是因为对进入历史的瞬间有举步维艰之感,才能有这样的感觉。也许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竹内好的遗产吧?
评分看了一半多才发现是思想史性质的东西,亚细亚主义的不同形态,以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九一八与卢沟桥事变这几个阶段中,日本亲中派的思想该如何在两国关系的夹缝中寻找立足点。看完就觉得宫崎兄弟真是太屌了!
评分看了一半多才发现是思想史性质的东西,亚细亚主义的不同形态,以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九一八与卢沟桥事变这几个阶段中,日本亲中派的思想该如何在两国关系的夹缝中寻找立足点。看完就觉得宫崎兄弟真是太屌了!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的政客与知识界开始重构自身文明与大陆关系,福泽谕吉(1835-1901)的“脱亚入欧论”与冈仓天心(1862-1913)的“亚洲一体论”,反映了日本试图重新建构自己在世界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自我的身份定位。内村鉴三(1861-1930)在中日甲午战争之际,将...
评分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的政客与知识界开始重构自身文明与大陆关系,福泽谕吉(1835-1901)的“脱亚入欧论”与冈仓天心(1862-1913)的“亚洲一体论”,反映了日本试图重新建构自己在世界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自我的身份定位。内村鉴三(1861-1930)在中日甲午战争之际,将...
评分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的政客与知识界开始重构自身文明与大陆关系,福泽谕吉(1835-1901)的“脱亚入欧论”与冈仓天心(1862-1913)的“亚洲一体论”,反映了日本试图重新建构自己在世界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自我的身份定位。内村鉴三(1861-1930)在中日甲午战争之际,将...
评分本书主要介绍了从明治维新至抗战结束为止日本对中国的各种认识论,但只要转换视角,就可以从被观察者的角度投射出观察者本身——日本。 让人惋惜的是,在日本研究中国百花齐放的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著作却寥寥无几,能谓之以“一家之言”的都没有。这当然要从“不精确”的学...
评分本书主要介绍了从明治维新至抗战结束为止日本对中国的各种认识论,但只要转换视角,就可以从被观察者的角度投射出观察者本身——日本。 让人惋惜的是,在日本研究中国百花齐放的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著作却寥寥无几,能谓之以“一家之言”的都没有。这当然要从“不精确”的学...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