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是中科院史学研究员雷颐先生的文集。文章所写内容多为中国近现代史话题,包括《“粪桶妙计”与“师夷长技”》、《梁启超百年前憧憬“上海世博会”》、《新文化与新教育》、《沉重的“外交笑话”》、《贝多芬中国“获胜”记》、《既得利益集团与路易十六的断头台》、《引人深思的两个莫斯科之旅》、《相对论“遭遇”中国政治》、《“国家”:从维新到五四》等。
雷颐,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先后当过知青,军人、工人,然后考上大学,再读研究生。这种经历,使他成为“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学者”。
内容很多是摘抄了他人著作或者史料,再发些议论感慨什么的,“见”不少,“识”不多,不过依然可作为一本继续了解中国的常识读物。即便20年前的事情,都一边恍若隔世,一边却犹如眼前。这就是神奇土地的神奇之处,也有一句话叫太阳底下无新事。
评分在当下的知识分子中,雷颐无疑是属于那种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在现实关怀上又抱有浓厚热情的学者。写论文,译介海外学术专著,写报纸专栏,近年来他又直接走出书斋,去各地给大学生作演讲,上电视台给观众讲座清王朝崩溃的原因。勤于阅读和写作,加上对现实关怀的热情,使...
评分最早接触雷颐是从《经济观察报》的“城南旧事”专栏里,一个个小小的历史片断,折射着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思索。 应该说,雷颐的作品是“以史为镜”的代表,以本书而言,单单“何以至此”这四字,就已经是对历史和现实深刻的追问。 然于我而言,史学的意义不应当仅仅是,甚至不...
评分最早接触雷颐是从《经济观察报》的“城南旧事”专栏里,一个个小小的历史片断,折射着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思索。 应该说,雷颐的作品是“以史为镜”的代表,以本书而言,单单“何以至此”这四字,就已经是对历史和现实深刻的追问。 然于我而言,史学的意义不应当仅仅是,甚至不...
评分在近年看过的历史相关的读物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书。 散装的历史随笔,要构筑一个完整的框架原是不能。然而若深入市井,细数柴米油盐、民生制度;或者所述的历史事件原是耳熟能详,惟其细节虽鲜为人知却绝非次要;又或者构筑起彼地的危迫情势,使彼时名流皆不能独善其身之因更...
这个操蛋的国家。
评分赞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应该算是很难得的好书,尤其是打开排行榜不是侦探小说就是花边文学的2010年,能读到风格这么醇厚,学养这么深刻的历史杂文,真是让人感觉不错。决定有时间的话,写一篇书评。书里有意思的东西很多,比如建国初禁黄色歌曲的始末,清末用马桶对付洋人大炮以及杀降的轶事,列宁为什么讨厌和平的瑞士……很多件历史小事的背后,都隐含着对历史大潮流的思考和暗示,推荐朋友们一读。
评分书一般化,容闳搞初期留学真不容易。
评分让人想起余世存,又一本借历史人物浇心中块垒喻不平现世的书。对张之洞和张佩纶的生平对比介绍很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