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是中科院史学研究员雷颐先生的文集。文章所写内容多为中国近现代史话题,包括《“粪桶妙计”与“师夷长技”》、《梁启超百年前憧憬“上海世博会”》、《新文化与新教育》、《沉重的“外交笑话”》、《贝多芬中国“获胜”记》、《既得利益集团与路易十六的断头台》、《引人深思的两个莫斯科之旅》、《相对论“遭遇”中国政治》、《“国家”:从维新到五四》等。
雷颐,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先后当过知青,军人、工人,然后考上大学,再读研究生。这种经历,使他成为“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学者”。
最早接触雷颐是从《经济观察报》的“城南旧事”专栏里,一个个小小的历史片断,折射着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思索。 应该说,雷颐的作品是“以史为镜”的代表,以本书而言,单单“何以至此”这四字,就已经是对历史和现实深刻的追问。 然于我而言,史学的意义不应当仅仅是,甚至不...
评分这个威权时代,犬儒横行。兆山会哭鬼,秋雨去含泪。文人的媚骨毕现。自古识字忧患始,本当以气节立言行事,大多却成了柔弱无骨,匍匐于地的可怜虫。可是,还是有那么一些知识分子,在尽力守护传统,维护此道的尊严。 近读雷颐的《历史何以至此》,处处发现一个知识分子的...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对写郭沫若的那一篇最为难忘。一是写他因为拍马匹创作《蔡文姬》被一些当权者当面鄙薄嘲笑,甚至之后纪录在《陈赓传》,对御用文人的轻视如此露骨,而郭也不过只能讪讪的陪笑吧。二是在晚年痛失两个爱子,之后他开始用毛笔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抄写爱子郭世英地...
评分内容很多是摘抄了他人著作或者史料,再发些议论感慨什么的,“见”不少,“识”不多,不过依然可作为一本继续了解中国的常识读物。即便20年前的事情,都一边恍若隔世,一边却犹如眼前。这就是神奇土地的神奇之处,也有一句话叫太阳底下无新事。
评分这个威权时代,犬儒横行。兆山会哭鬼,秋雨去含泪。文人的媚骨毕现。自古识字忧患始,本当以气节立言行事,大多却成了柔弱无骨,匍匐于地的可怜虫。可是,还是有那么一些知识分子,在尽力守护传统,维护此道的尊严。 近读雷颐的《历史何以至此》,处处发现一个知识分子的...
见识平庸,文笔且差,随笔,何以至此?
评分写得有点浅,但第三、四辑中出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篇什。适合作为大学本科的低年级及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普及读本。个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几篇直面政治力量对歌曲和音乐的强行干涉者,后人若无读史之同理心,确实无法想象上辈人究竟是怎么过来的。
评分本书里有好几篇跟《走向革命》是重复的,几乎没有改动。照例像黄仁宇写《万历十五年》的手法,不过好玩就是了。书是好书,就是忍不住想吐槽一下,其实可以改变下文风,这么两本书都用一样的内容,读着会有被坑的感觉。
评分其心可诛。段子大集
评分发人深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