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英国作家。在小说领域,以其非线性叙事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伍尔夫以小说创作最为人知,其中尤以《黛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两篇为甚。小说创作之余,她还就艺术理论、文学史、女性写作、权力政治等主题提笔书写,拓展文脉。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伍尔夫尝试过多种形式的自传体创作形式,以绘画手法构思短篇虚构作品,并且,终其一生与亲友往来通信,才情卓然。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著名女作家,意识流小说家的代表之一。《达洛卫夫人》是她的代表作。 《达洛卫夫人》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同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形形式式的人物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并以其“一天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性,同时还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呃,GY姐让写书中的女人,一下子就想到了伍尔夫。 然而到底没那把笔力,写出来的简简单单,少了应该的蜿蜒。 于是,发到这儿来,算是纪念这个学期和这个奇女子的一场相逢。 ============= 前些日子在看伍尔夫。 又一次读那本《达洛维夫人》,伍尔夫的书,随着年龄的增长,...
评分苏珊•斯奎尔(Susan Squier)曾经说过“无论伍尔夫把伦敦当作‘这个世界上最为美丽’或者‘最为邪恶’的地方,伦敦对于伍尔夫来说是一座她用尽毕生的经历来观察却又经常充满着矛盾情感的城市。” 伍尔夫从1882年出生在伦敦,幼年在伦敦海德公园附近的肯辛顿完成了她的启蒙教...
欣赏不来伍尔芙的意识流,但是她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值得敬佩的,能够将一天里的事通过心里描绘延伸出两百页的篇幅,实在是很厉害。
评分一个导演给我说,最后发现没有故事才是永恒的。他每当没有故事欲望时,就看《追忆似水年华》,每当故事看吐了时就看《追》。我认为意识流越来越有价值,当代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我们的生活趋于虚无飘渺时,才能更加理解意识流的珍贵啊。
评分一天的琐碎化作永恒的潮水席卷而来,浸润了我们的灵魂。
评分I gave up
评分女性的哀愁大概是在于她的窥内而不览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