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著名女作家,意识流小说家的代表之一。《达洛卫夫人》是她的代表作。 《达洛卫夫人》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同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形形式式的人物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并以其“一天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性,同时还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英国作家。在小说领域,以其非线性叙事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伍尔夫以小说创作最为人知,其中尤以《黛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两篇为甚。小说创作之余,她还就艺术理论、文学史、女性写作、权力政治等主题提笔书写,拓展文脉。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伍尔夫尝试过多种形式的自传体创作形式,以绘画手法构思短篇虚构作品,并且,终其一生与亲友往来通信,才情卓然。
对伍尔夫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墙上的斑点》,也就是说,基本上没有印象。 于是看了《达洛维夫人》,被她的轻巧吸引了。伍尔夫的作品没有英国小说的过于精致,却有着外国小说难得的轻巧和回味。和第一次读董桥的时候感觉很相似。我说过董桥的东西像是一枚千斤重的橄榄...
评分吴尔芙笔下的人物有种奇妙的单纯,但是你又并不能完全了解他,即便你已经跟随他的内心独白或个人视角走了很长的一段路,你依然不确定你所知就是他的全部。有什么隐藏着,你感觉他是活生生的,却掩饰着什么。《达洛维夫人》是本很可爱的书,其实吴尔芙的每一本书都很可爱——当...
评分呃,GY姐让写书中的女人,一下子就想到了伍尔夫。 然而到底没那把笔力,写出来的简简单单,少了应该的蜿蜒。 于是,发到这儿来,算是纪念这个学期和这个奇女子的一场相逢。 ============= 前些日子在看伍尔夫。 又一次读那本《达洛维夫人》,伍尔夫的书,随着年龄的增长,...
评分1,不流畅也就算了,你长句子没主语这算什么事?经常读了好长一段景物描写突然就出现了人物动词。靠,是谁啊⋯⋯ 2,文中只要涉及人物在想或是在思考,翻译一定会用“思忖”。 3,116页有明显的疏漏,明明问句是“霍姆斯办的疗养院吗?”下文布雷德肖回答“是我办的疗养院...
评分对伍尔夫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墙上的斑点》,也就是说,基本上没有印象。 于是看了《达洛维夫人》,被她的轻巧吸引了。伍尔夫的作品没有英国小说的过于精致,却有着外国小说难得的轻巧和回味。和第一次读董桥的时候感觉很相似。我说过董桥的东西像是一枚千斤重的橄榄...
“达洛卫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这或许会是我最念念不忘的一个小说开头,配合着《时时刻刻》中妮可在沙发上抽烟咬笔思考的模样,只觉内心一片纯粹,仿佛身处多少年后野草蔓生的伦敦荒野,仿佛面对“为众生悲哀叹息”的大海波涛,默然体会着达洛卫夫人的内心挣扎矛盾——她那么慌张地准备晚宴,高潮时分却悄然躲进斗室,当然我们能够料想到她在听到死讯之后的反应(“密布的生锈的铁钉刺穿他”;“头脑里发出重浊的声音”),但是作为宴会的主人,作为唯一的真理化身(这点带有福楼拜小说的味道),她的苦痛心情又何尝不是一种圣母般的“身体力行”,也如同电影中妮可所说“达洛卫夫人不能死”,伍尔夫让达洛卫夫人活了下来,让狂人的真谛在赛普蒂默斯上体现,这让后世读者无心责怪或懊悔书写计划的变更,更多只是惊叹印象主义的土壤是如此丰饶且多情。
评分思维如同奔流的江河。伦敦人伍尔夫,这么多重人格思维奔溢恣肆已然是疯了。每次地铁里看完一段,下车后脑子跟通了电似的,急促地说话,评判路过的人和事,非常过瘾!
评分一天的琐碎化作永恒的潮水席卷而来,浸润了我们的灵魂。
评分意识流对于整天发白日梦的人来讲一点都不难读……根本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评分奔腾不已的愉悦感.千万别相信那些术语(比如意识流).术语遮蔽了太多丰富的东西,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而总是有术语跑过把它烤干弄成标本好适应懒惰的头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