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的逻辑

制度变迁的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卞历南
出品人:启真馆
页数:307
译者:[美] 卞历南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4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8085281
丛书系列:社会经济史译丛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社会学
  • 国营企业
  • 卞历南
  • 国营企业制度
  • 制度
  • 制度变迁
  • 逻辑分析
  • 经济学
  • 历史演变
  • 政策研究
  • 社会结构
  • 发展理论
  • 制度设计
  • 路径依赖
  • 转型过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揭示了中国国营企业制度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单位制度,这并非单纯的外来之物,而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面临强大的外敌侵略,在种种内忧外患的严酷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各界人士逐步创造并不断完善的经济制度。它发端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兵器工业,最终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重工业与兵器工业中得以形成。在书中,作者将中国国营企业体制的根本性特征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官僚治理结构,二是独特的管理与激励机制,三是企业内部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与福利。在此基础上,作者形成了阐释中国国营企业制度产生的理论框架,分别从兵器工业的发展、重工业的扩张、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管理与激励机制、企业提供社会服务与福利、国营企业与“单位”的得名等七个部分来展开论述,中国国营企业制度的形成表明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之特征。

作者简介

卞历南(Morris L. Bian)是美国奥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曾获奥本大学创造性学术研究成就奖(2009)。现任20世纪中国历史学会会长(2010—2012)。在20世纪80年代,致力于美国历史研究,参与编写《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人民出版社,1990,2005)。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中国历史,着重探讨中国现代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制度的演变。

目录信息

前言
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
本书的理论框架
本书的核心观点
第一章 兵器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 1928年前的兵器工业
第二节 1928年后的兵器工业
第三节 兵器工业的内迁与扩张
第二章 重工业的扩张
第一节 国家资源委员会
第二节 重工业发展的计划与融资
第三节 重工业扩张的过程
第四节 公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在重工业中的比重
第三章 企业的治理结构
第一节 兵器工业企业的治理结构
第二节 重工业企业的治理结构
第三节 国营企业中的组织变化
第四节 企业治理结构中技术官僚的兴起
第四章 企业管理与激励机制
第一节 兵器工业的新会计制度
第二节 重工业的新会计制度
第三节 工作竞赛运动
第五章 企业的社会服务与福利
第一节 战前社会服务与福利制度的演变
第二节 兵器工业社会服务与福利制度的扩张
第三节 社会服务与福利制度扩张的原因
第四节 重工业社会服务与福利制度及其政策的发展
第五节 国防工业以外的社会服务与福利制度
第六章 国营企业单位名称的由来
第一节 国民党国家制度合理化的思想根源
第二节 行政三联制
第三节 单位的名称
第四节 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的单位
第七章 国民党发展国家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国营企业而非民营企业
第二节 重工业而非轻工业
第三节 国防而非民生
第四节 计划经济而非自由放任
结论
中国国营企业制度的形成
本项研究的意义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国企是大一统体制的内在需求 作者:梁小民 2012-03-18 01:33 东方早报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2-03/18/content_598805.htm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2/3/18/761824.shtml 必须从中国制度的源头,从更广泛的历史中来理解国有企业的渊源。也只...

评分

国企是大一统体制的内在需求 作者:梁小民 2012-03-18 01:33 东方早报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2-03/18/content_598805.htm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2/3/18/761824.shtml 必须从中国制度的源头,从更广泛的历史中来理解国有企业的渊源。也只...

评分

中国人应该都不会对“单位”感到陌生,尤其对于那些在1990年代之前度过青春期的城市居民来说,那几乎和他们的生活世界重合:许多大型国营单位甚至开办幼儿园、学校(常冠以“某某子弟学校”之名)、电影院、商店、乃至电视台,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几乎所有生活需求。这种无...  

评分

中国人应该都不会对“单位”感到陌生,尤其对于那些在1990年代之前度过青春期的城市居民来说,那几乎和他们的生活世界重合:许多大型国营单位甚至开办幼儿园、学校(常冠以“某某子弟学校”之名)、电影院、商店、乃至电视台,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几乎所有生活需求。这种无...  

评分

中国人应该都不会对“单位”感到陌生,尤其对于那些在1990年代之前度过青春期的城市居民来说,那几乎和他们的生活世界重合:许多大型国营单位甚至开办幼儿园、学校(常冠以“某某子弟学校”之名)、电影院、商店、乃至电视台,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几乎所有生活需求。这种无...  

用户评价

评分

国营企业制度的前后连贯性。估计有人会研究断裂性的吧。

评分

这书相当不错。

评分

本书除了第六章对“单位”这个现代术语的详解之外价值不大,对何谓“现代国企”的概念把握不够准确,按其界定洋务时期的各种制造局算不算?和苏式“国企”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既然选题是现在国企的制度变迁,那好歹在分析国民政府的时候要顾及延安,否则怎么去理解这种制度变迁背后和延安之间契合度的分寸?很多问题没有讲清楚,也讲不清楚来龙去脉就戛然而止要么就套一顶大帽子,还不如侧面参考《被监押的帝国主义》来得清晰;此外,引用的材料老得都掉渣了...

评分

没看进去

评分

打破1949的界限当然是应该的,但是类似因素的类比是不能作为历史因果和源流判断吧,新中国国有企业的主题是苏联援助建立156个工业企业,和其分流,以及其中的制度引入过程是有明确的史实的。所以笔者回避了共和国国有企业最典型的鞍钢一汽等等,而选择重钢。这或许是有些问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