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逻辑

中国的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 美] 谢德华
出品人:
页数:257
译者:曹槟 孙豫宁
出版时间:2011-3-21
价格:4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86262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外国人看中国
  • 经济
  • 社会学
  • 中国
  • 政治
  • 中信出版社
  • 文化
  • 经济学
  • 中国哲学
  • 逻辑学
  • 文化研究
  • 思想史
  • 传统智慧
  • 辩证思维
  • 国学经典
  • 东方思维
  • 学术著作
  • 人文社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对于中国发展模式,如果你想颠覆西方传统观点,这本书你一定要读。如果你想获得对中国模式的突破性看法,这本书你也一定要读。

中国读者一般很难接触到西方学者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真实评述,而不用说是一位深入研究中国20多年的学者对中国发展思路和模式所做的精彩评述和推论。《中国的逻辑》一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全新的透视中国模式的视角。从这本书中,你可以阅读到有别于中国学者的、独具西方特色的中国发展经。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目录
名家推荐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1、悄然进行的革命
当东欧还在震荡,苏联还在不知所措,历史的发展机遇悄然转到了中国这一边,犹如一夜春风,中国的面貌发生了让世人惊叹的变化!中国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中国民众的政治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解读中国的这种变化?
20 年前,社会束缚依然没有解开
20 年后,超越革命
从里根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美中发展思路的对比
政治生活:中国民众的转型
如何解读中国的变化
2、制度性外包:中国变化的真正动因
中国在融入全球体系的过程中完全背离了经济学教科书上的逻辑,勇敢地向海外公司敞开了大门,允许把它们认为合适的生产活动搬到中国来。在这种制度性外包的过程中,中国成为全球体系的一分子。
全球化:不是你想的那样
制度性外包
如何定义中国
3、危机、挑战与机遇:中国对现代性的探求
历史在轰轰烈烈地演进,当中国冲破体制的藩篱大踏步地向国际体系迈进的时候,中国更像是一种带着某种目的参与,而且这种参与的姿态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不断重复的。物质致富的重要性在中国也日益明显,但是这种以全球化为中心的特色发展超越了物质主义本身,更具备了某种精神特质,一种集体式的国家宏愿—中国在世人的眼里已经变了模样。
市场改革:如何从渐进转变到深化
1989~1999 年:冲突的10 年
应对冲突:基本路线、政策内容和社会话语权的转变
历史的重演: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末
4、中国如何影响了世界:中国制造业的真实图景
中国制造业对世界的影响怎么形容都不过分,中国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成为一个在外国尤其是美国的消费欲望驱动下超负荷运转的国家。而另一方面,模块化生产已经使许多国家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中国却是这个群体中最为成功的例子……
众所周知的成长故事
中国的表象:西方国家怎样看待中国
中国制造业:西方人怎么也看不懂
疑云重重:中国工业发展的四个特点
大变革:全球生产网络解析
模块化生产的影响之一:准入门槛的轰然倒地
模块化生产的影响之二:外贸合同承包制造商带动的升级
模块化生产的影响之三:中国制造商的“商品化升级”
模块化生产的影响之四:发达经济体的模块化创新
中国与模块化革命
5、危机中的变革:中国成为市场体系的最大赢家
毫无疑问,在当今的市场体系下,中国成为最大的赢家。但中国依旧会面临众多的难题,比如,中国要避免美元触底导致外汇储备被套牢;西方呼吁人民币升值,如何才能从容应对等。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比如尽管2008 年美国的经济崩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中国也可以借此契机建设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市场监管和宏观经济管理的国内制度。
中国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中国道路该如何走
《公司法》的出台:让中国企业有了说话的凭据
劳动关系模式的改变
中国资金与外汇链条:越来越成熟
6、不能再落后了:中国进军高科技
在面临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成为全球科技和商业创新领袖宏愿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向高科技研发领域进军了!但中国到底能走多远?西方国家在旁观的同时,内心也充满了警惕和焦躁。
中国到底能走多远:相信者和怀疑者截然不同的观点
研发活动的全球化
研发活动有哪些
全球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
研发活动与新产品平台的产生
新技术的研发
全球研发的现状
7、能源:国有垄断的最后一块阵地
透过对中海油全景、纪实的分析,读者会更详细地了解中国央企的运作内幕。而从中海油对尤尼科的竞购失败中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以正视听了—这次竞购的发起者并不是中国政府,其目的也不在于掠夺美国石油资源,而是代表了中华民族对现代性的探求。
中国海油的企业化与公开上市
海外上市的挑战:一个中国经理人的视角
央企高管意欲何为
收购尤尼科的尝试
明争暗斗:中海油竞购尤尼科真相
中海油竞购被耽搁了
中海油被美国误解了
结语 中国当前走的路以及未来的路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Steinfeld教授中文超好,也很有80年代情结的样子,因为他20年前就已经来到中国在南大工作,对那会儿的单位、人情事故都很了解,跟中国人一样感慨这么些年来的翻天变化。 他说,中国这些年没有革命,没有外国人说得出名字的铁腕领袖,没有政治上的明确日程表,也就是...  

评分

中国的崛起究竟是不是对西方世界的威胁?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海外扩张又是否中国政府的商业臂膀伸到别国掠夺资源的政治部署?中国经济在数次依照西方逻辑都会崩溃的情况下为何度过难关?美国人对中国感到恐惧的根源或许不在于害怕中国像战后的德国日本一样成为经济大国与...

评分

Steinfeld教授中文超好,也很有80年代情结的样子,因为他20年前就已经来到中国在南大工作,对那会儿的单位、人情事故都很了解,跟中国人一样感慨这么些年来的翻天变化。 他说,中国这些年没有革命,没有外国人说得出名字的铁腕领袖,没有政治上的明确日程表,也就是...  

评分

Steinfeld教授中文超好,也很有80年代情结的样子,因为他20年前就已经来到中国在南大工作,对那会儿的单位、人情事故都很了解,跟中国人一样感慨这么些年来的翻天变化。 他说,中国这些年没有革命,没有外国人说得出名字的铁腕领袖,没有政治上的明确日程表,也就是...  

评分

中国的崛起究竟是不是对西方世界的威胁?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海外扩张又是否中国政府的商业臂膀伸到别国掠夺资源的政治部署?中国经济在数次依照西方逻辑都会崩溃的情况下为何度过难关?美国人对中国感到恐惧的根源或许不在于害怕中国像战后的德国日本一样成为经济大国与...

用户评价

评分

为写书评看得蛮仔细

评分

制度性外包

评分

最近30年,全世界最重要的莫过于全球化。中国这30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本国政策的转向,也是踏上了欧美全球化的班车。不过欧美发达国家发起的全球化,本意是维护自己国家的强权地位。中国在低端密集劳动力工业的积累,发展下,能否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型,打破欧美全球化层级制的束缚。这是我从本书中了解到的另一种中国逻辑,让我们分析问题,不仅从国内,也从国外,更加全面。

评分

就是这么些观点

评分

中国先加入全球化,再修改自己的制度,抢得先机也不断带来困境,这个思路很精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