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萝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六朝人物精神在民间的残留,也就是所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自由散漫,做事不紧不慢,这点悠闲,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平心而论,国内恐怕还找不到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这个城市最适合文化人的到访,它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深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与沉重的历史对话。以风景论,南京有山有水,足以和国内任何一个城市媲美,然而这个城市的长处,还是在于它的历史,在于它的文化。
叶兆言,作家,1957年生。家学渊源,祖父是著名作家及教育家叶圣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死水》、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等。
这是再版书,所以很多书中内容看来有点儿过时,不过这倒正应了叶兆言12年前所说,南京就是个适合怀旧的地方:适合怀旧人、事、景。 但是书里的某些口语化的表述有很重的南京人口语的习惯,在大街上听,很平常,但黑纸白字写进书里,总觉得有点儿不舒服,这或许也是叶兆言总结...
评分叶老关于南京的一篇篇描述,就像那碟碟配粥小菜,酸甜辣咸各样都有,本应该是熟悉的城市,却借由这碟碟菜又再一次认识这座城市。 我觉得今天就别再执着什么虎踞龙盘,帝王之气了,还有那神马六朝古都,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年代。你还能从这个中庸而平淡的城市中看出什么古韵遗...
评分看最后《南京男人》《南京女人》这两篇的面子上才加了一颗星~ 前面的文章不是很有看头。 我觉得南京最活灵活现的是南京人,讲那么多历史和典故不如讲南京人好。 我就喜欢南京男人。很自然,多大能耐挑多大的担子~我们不要逞强装面子,那多伤身啊。
评分看最后《南京男人》《南京女人》这两篇的面子上才加了一颗星~ 前面的文章不是很有看头。 我觉得南京最活灵活现的是南京人,讲那么多历史和典故不如讲南京人好。 我就喜欢南京男人。很自然,多大能耐挑多大的担子~我们不要逞强装面子,那多伤身啊。
评分夜读叶兆言先生的《南京人·续》,读到对吃的描写,禁不住大犯馋瘾,真想再去南京吃鸭子,尽管都是饲料鸭,但烹制手法终究有别于其他地方。好吃的都带不走,能带走的未必好吃,或者会变味,有时追忆起某美味,恐怕还和当时置身的环境、与谁人共享也分不开。 无奈去年行程安排...
其实我蛮怀疑”地域论“的,而叶先生说的南京人的闲散和温和,还是赞成。
评分其实我蛮怀疑”地域论“的,而叶先生说的南京人的闲散和温和,还是赞成。
评分虽然有些地方略有重复 稍有违和感 不过还是很有意思的 值得一读 身为南京人却有很多事情不知道啊
评分万圣捡得
评分延续叶兆言原有风格。好一个南京大萝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