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社会

景观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 居伊·德波
出品人:折射集
页数:268
译者:张新木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5175299
丛书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居伊·德波
  • 哲学
  • 文化研究
  • 传播学
  • 法国
  • 景观
  • 文化
  • 景观社会
  • 社会理论
  • 后现代主义
  • 文化研究
  • 城市空间
  • 社会结构
  • 权力关系
  • 身份认同
  • 技术社会
  • 社会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导演、诗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字母主义国际与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居伊·德波的代表作。除序言外,全书共九章221条。围绕“景观”这一概念,德波指出当代社会正处于从马克思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社会景观之王国的过渡之中,在这种新的历史断代里,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累,景观关系中纯客观性的拜物教式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居伊·德波于1931年12月28日出生在巴黎。1950年德波开始了与字母主义国际(LI)的交往。1957年字母主义国际与名为包豪斯印象运动国际的艺术家们一起建立了情境主义国际(SI),德波自任该组织的领袖。

1967年德波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景观社会》,他还于1973年制作了《景观社会》的电影版本(德波称自己是导演)。

他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概念,将其应用在当代大众传媒身上。而关于资本 主义社会中生活已经演变成一种景观的分析,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的修正。《景观社会》对1968年的学生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1994年居伊·德波在Champot, Upper Loire自杀身亡,此时他刚度过自己63岁生日几周时间。

目录信息

1/《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
1/代译序:德波和他的《景观社会》(张一兵)
1/法文第三版序言
1/第一章 完成的分离
17/第二章 作为景观的商品
29/第三章 表象中的统一与分裂
41/第四章 作为主体与表象的无产阶级
79/第五章 时间与历史
95/第六章 景观的时间
105/第七章 领土治理
115/第八章 文化中的否定与消费
133/第九章 物质化的意识形态
141/附录:《景观社会》中引用和异轨的清单(翻译整理:刘冰菁)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翻译得不好,所以不推荐】 异轨(detournement)是SI十分有意思的一个主题:不但有所谓“后现代主义”文化实践影子,更有十足的当下意义。“严肃的滑稽模仿”,一种崇高的异轨如何实现?什么可以让参与者不仅仅是一笑了之,什么可以逃脱庸常的审美套话?SI直接在艺术的拼贴...  

评分

景观社会的哲学脉络:“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出版于1923年,是对马克思'商品恋物'批判的精致化,把马克思之后社会现实的转变也都考虑进去了。德波的《景观社会》是对这本书的发展,出版于1967年,讲的是这种商品恋物的一个特别品种:景观。”——《德波评传》陆兴华,转...

评分

存一下本学期专业课的读书笔记,本书的翻译太头痛了……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的名著《景观社会》是西方思想文化史和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告诉我们,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景观是人们自始至终相互联系的主导模式”,人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以至于忘记了社会...  

用户评价

评分

无产阶级想要真正经历他所创造的历史,但却对真实一无所知

评分

法国人德波兼具作家、诗人、电影导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等多重身份。他的这本《景观社会》,采取语录体的表达方式,在征引和化用了包括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伯恩斯坦等在内的众多学者的经典话语之后,为读者展现出一副权力精英以景观(符号)代替资本,操控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态。德波在这本书里所展现的社会批判思想,对后世包括鲍德里亚、瑞泽尔等学者的消费社会研究,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评分

不是预言,是实打实的陈述。在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极权不需要让你痛苦,而只需要生产景观即可。被统治者心甘情愿地在一个又一个景观中忘我。历史被抹去,只有“活在当下”,在当下的一个又一个热点中如死尸般活着。

评分

我们每个人 无时无刻不处于景观社会中 革命的目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摧毁景观 揭露景观的异化本质,征服由景观所导致的冷漠假象和支离破碎,直接参与和分享一种生活的激情和丰富。 正文翻译还是很烂,法国人写的东西真的好难读。 真的应该读一读,才能看透当代社会中 被遮蔽的、 资本家利用和激发消费者的虚假欲望去实现生产获得巨大利益的本质。 尤其是对闲暇时间的剥夺和占有,手机 网络 广告 媒体 游戏 影像 一切都在制造焦虑,刺激无意义的消费,每个人都在堕入景观社会的陷阱之中。

评分

2014到2015跟了三四场活动和讲座,因为教授们的讲解深入浅出,连自己也期待起这本书的再版,以为自己能读懂呢。没有扎实的哲学功底估计只能囫囵吞枣,自行揣测,时间过去两三年,我已经不敢凭借自己的理解瞎写了 = =只有一个问题,有什么方法能保证,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景观的一部分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