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方伊编著的《蒋公的面子》是一部喜剧,但准确地说,是一部“吕剧”,所谓“吕尉”是我们文学院的同仁、师生们对吕效平教授编导的戏的“戏称”,更是“昵称”。和南京大学的人文精神相关的还有这出戏的题材,戏中的故事是否发生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故事一直流传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是对南大历史精神永远的释读,也是南大师生精神传统的真实反映。像一切成功的叙事艺术一样,《蒋公的面子》中的情节比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更具有“真实性”。
温方伊,女,《蒋公的面子》的编剧,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2009级本科生,被保送影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蒋公的面子》第269场演出,一句话: 我要这双膝何用,给你跪下便是了。 一开始,就被那表面戏谑下的文人风骨与无奈搞得流泪。打乱时间,集中事件,台词阳春白雪又不失下里巴人之趣,匣中两小时,剧中数十载,完全沉浸,徜徉而不知离别。好剧!与英国环球剧院的《威尼斯商人》...
评分话剧名为“蒋公的面子”,实为“知识分子的面子”。名义上讨论的是知识分子“我不要面子啊”,实际上在讨论理想状态下精神世界和复杂形势下现实世界的冲突。 “知识分子”,特别是剧中的“大学教授”,明显是“象牙塔”的守卫者,但同时,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所谓“知识分子...
评分“如果你知道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在当代中国戏剧中的少有高度;但如果你知道世界戏剧的状况,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到底还是三年级本科生的习作。“这句话是导演吕效平自己说的。 我们在看一部作品的时候,往往会混淆两个概念:作品传递...
评分我在海外一个网站上转贴了一篇文章,对大陆热演的话剧《蒋公的面子》做了正面的介绍。可是台湾网友琳兄却给出了很为负面的反应。 他说:“以虚构的主角(教授)和情节来做历史剧?大学教育可以如此吗?如同许多荒谬的抗日电影,越走红,越是抹杀面对史实的精神。丢脸还以...
评分话剧名为“蒋公的面子”,实为“知识分子的面子”。名义上讨论的是知识分子“我不要面子啊”,实际上在讨论理想状态下精神世界和复杂形势下现实世界的冲突。 “知识分子”,特别是剧中的“大学教授”,明显是“象牙塔”的守卫者,但同时,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所谓“知识分子...
接下来就等什么时候有机会去看看现场话剧了。
评分姑娘写同人文跟写剧本一样有才。关于知识分子说得太多,我却在众人对南大人文气韵、独立精神、自由环境的赞叹中屡屡想起北大,后者在多年的重点治理下已经噤若寒蝉,我贵院也无南大文学院的底蕴与土壤。不由悲哀:如果温方伊读的是北大(我贵院),她还能写出《蒋公的面子》吗?
评分今日观的是第222场公演。回程时将整部剧本又读了一遍,今日所演与原剧本又有细微差别。结尾处有改动之外,删去了部分鸡肋,添了些点到为止的台词。话剧的切入点独到,政治面挖的却不深。乞如剧中所说:文人不谈政治?说重庆道延安,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评分有意思
评分“空袭无常,贵客茶钱先付;官方有令,诸位国事莫谈”——这也好算千古之对了。有吕效平的序和温方伊的剧本凑做一本薄薄的小书也就尽够了,那些啰哩巴嗦的序、校庆谄媚和言之无味的剧评、拿着肉麻当有趣画蛇添足的同人都收录进来做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