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者》是一部向自身叙说并且转向小说自身的小说。它不断地否定自身,重构自身。小说主人公是一位植物学家,他的首要需求和焦虑验证了一种自我的追寻。他试图抹掉自己的犯罪证据。他的话语主要是存在,一种归属于大众的感觉,一种对世界和律法的惊异和崇拜。他经常有一种介于梦幻和现实之间的生病的印象,有时候甚至是一种垂死的感觉。在他遥不可及的真正的死亡到来之前,这种垂死的感觉会一直陪伴(折磨)着他。这部小说也因此是一次对真实的追寻。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1907年生于索恩-卢瓦尔,2003年逝世于巴黎。布朗肖一生行事低调,中年后不接受采访与摄影,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对法国许多大知识分子和大作家如乔治?巴塔耶、列维纳斯、萨特、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等都影响深远。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从《亚米拿达》的房间到《至高者》的大楼,至高者和法则部分,接下来结合《灾异的书写》来谈。 说说人称。换了第一人称,叙述感好多了(不过过度性对话还是写得不走心?)。果然第三人称是危险的,它的出现是一种间隔。第一人称整个叙述实际上都是声音,“你和我陷入一场永无休止的对话之中。”(p265)第二人称也是,那么第三人称呢?第三人称似乎退一步,落到了语词。
评分你和我陷入一场永无休止的对话之中。
评分无尽的生命与轮回都建立在法则的尘埃之上,濒死前的挣扎,水泥墙上渗透不可名状的手印,只有阳光呆滞而有韧性
评分不是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同样的痛苦,但描述这些痛苦的故事属于所有人,每个人都从中看到自己经历过的事,这使得他在没经历过的事上也拥有话语权。全书金句很多。关于法则的部分很有趣,无序总想代替有序而最终也变成了有序的样子等待被接下来的无序所推翻。法则安抚的那部分人不会感到多爽快,而受到惩戒的人就会觉得难以忍耐,那它存在的目地就是:我存在,等待被推翻不了我的人尝试推翻。
评分我觉得布朗肖还是比较适合思想家的称号,写起小说来姿态做作到不行,很有给一星的冲动。第一人称比第三人称舒服了许多,而且作为早期作品也算是中规中矩。他写的虚构作品语调都令我很厌恶,缺乏情趣,跟翻译无关,谁来翻译我都很讨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