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汇集了曼海姆教授的各类著述。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其所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929);第五部分是其最初发表在阿尔弗雷德·菲尔坎特所编著的《社会学袖珍字典》(F.科恩出版社,波恩,1929,现为舒尔特-布尔姆克出版社,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1931)中的“知识社会学”词条。第一部分是他特地为英语读者所写的介绍《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文章。
卡尔·曼海姆(1893-1947)早期曼海姆活跃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知识份子圈。年轻时受德国观念论影响,后来也接触马克思主义。但他并未赞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念。后来因政治牵连,曼海姆前往德国,开始他的第二个时期。这时期曼海姆受到之前政治的不愉快经验,而不再直接投入政治活动,转以学术界为对象,以学者身分自居,扮演学术性的角色,发表学术研究。一九三三年,曼海姆移居英国。在英国伦敦时期,曼海姆的学术研究与社会活动开始转向。从事社会学教学研究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教育学;面向媒体与大众,在较通俗的刊物发表研究论述;关心社会秩序、社会重建等议题。
知识社会学是对思想和存在关系的研究。它来源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但试图建立普遍的意识形态概念,将视角凌驾于不同意识形态之上。曼海姆不满足于哲学认识论和心理学,试图探究思想知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批判德国唯心主义二元论、唯科学主义和相对主义,来解决自神学唯一...
评分对照网上流传的Harcourt, Brace & Co., Inc1954年英文版(中翻参照的是同出版社1936版,区别应该不大),将本书(我手中这本是商务1990年一版一印)主要是第二章中值得商榷的翻译整理了一下,供参考讨论。 P25 二段3行“第一种倾向是...,并按照它起源于主体来理解它(发生...
评分乌托邦大概的意思就是思想在原则上来看永远都不会实现。但是乌托邦并不是说这个思想是“幻想”,是在做“白日梦”。乌托邦的不可实现性是因为现实秩序格格不入,乌托邦话语的产生是维护现有秩序的力量与反对现有秩序的力量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结果。 乌托邦内在地蕴涵着对现有...
评分译者多年致力于知识社会学著作的翻译,如此之多的著作,每本都不算薄,可见译者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社会接受度不是很高,但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话说回来,不得不说的是,译者的“硬译”风格实在是非常让人挠头,单就与原文的忠实度来说,几本译著都算不上有多少“错误...
评分对照网上流传的Harcourt, Brace & Co., Inc1954年英文版(中翻参照的是同出版社1936版,区别应该不大),将本书(我手中这本是商务1990年一版一印)主要是第二章中值得商榷的翻译整理了一下,供参考讨论。 P25 二段3行“第一种倾向是...,并按照它起源于主体来理解它(发生...
尽力尽力
评分杀了我吧。。。太晦涩了、、、
评分嗯,终于用一切能从海绵里挤粗来的时间读完了。是因为翻译导致理解很困难吗?还是因为看稿多了看不懂这种著作了?总之就是好难。
评分如果作者光写意识形态反而会更好些。另,这翻译也太直了吧。
评分博士论文的理论基础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