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中的变迁

开放中的变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法律出版社
作者:金观涛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450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
价格:46.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1812315
丛书系列: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金观涛
  • 社会学
  • 中国历史
  • 政治学
  • 政治学、人类学与社会科学
  • 中国
  • 刘青峰
  • 开放
  • 变迁
  • 社会变革
  • 发展进程
  • 思想演变
  • 现代转型
  • 制度创新
  • 文化发展
  • 经济变迁
  • 历史进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探讨1840至1956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的最新著作,观点新颖并富挑战性。作者不同意海内外的流行见解,即把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视为传统社会的断裂,而认为共产党建立的政权不过是传统的某种变构。作者企图超越国共两党和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用大量史料证明,传统深层结构如何左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其实是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扑朔迷离,本书则简明清晰地勾画出社会变迁的主线,以新的视角来考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作者简介

金观涛,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刘青峰,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前主编。

二人长期合作学术研究,合着的主要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观念史研究》等。

目录信息

书与人生 ——写在《兴盛与危机》(增订本)、《开放中的变迁》 再版之际 / 1
导言:寻找历史之路 / 1
第一章 超稳定系统的两种行为模式 / 1
1.1 对新历史观的渴求 / 1
1.2 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统一观 / 4
1.3 中国社会的独特组织方式 / 7
1.4 一体化结构和王朝周期性更替 / 12
1.5 西方冲击下的行为模式 / 17
1.6 各章内容简介 / 24
第二章 对外开放和洋务运动 / 49
2.1 对西方冲击反应的迟钝 / 49
2.2 太平天国大动乱的历史功能 / 52
2.3 “官办现代化”的开始及其局限 / 57
2.4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 60
2.5 甲午之战:中国大惊醒 / 64
2.6 意识形态危机的类型和阶段 / 69
2.7 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 / 73
第三章 一体化结构解体的逻辑 / 93
3.1 王权衰落与地方主义 / 93
3.2 清末新政:旧体制的自我摧毁 / 98
3.3 绅士城市化和新知识分子 / 102
3.4 长期趋势:宗法家族的解体 / 105
3.5 城市兴起与绅商资本主义 / 109
3.6 辛亥革命:绅权与王权的对抗 / 115
第四章 社会整合危机 / 141
4.1 共和国幻象 / 141
4.2 民主政治为什么失败? / 144
4.3 行政现代化的困难 / 148
4.4 洪宪帝制流产和军阀失控 / 153
4.5 军绅合流与农村的破坏 / 157
第五章 意识形态更替机制 / 181
5.1 新文化运动的三个前提 / 181
5.2 批判绅权 / 185
5.3 走出传统角色的新知识分子群体 / 188
5.4 突破伦理中心主义 / 191
5.5 “整体性反传统主义” / 195
5.6 在“科学”、“民主”、“白话文”运动背后 / 198
5.7 启蒙的异化 / 202
5.8 逆反价值与传统结合 / 204
5.9 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 / 207
第六章 中国社会的重建 / 236
6.1 开放条件下的社会整合 / 236
6.2 列宁式政党的功能 / 241
6.3 党军和北伐 / 247
6.4 工农大革命:新意识形态的传播 / 251
6.5 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 256
第七章 国民党及其脆弱的统一 / 275
7.1 三民主义向传统的回归 / 275
7.2 金字塔的倒砌:国民党政治结构 / 281
7.3 内忧外患下的“黄金十年” / 285
7.4 八年抗战和过度动员 / 291
7.5 泥足巨人的末路 / 298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 320
8.1 共产革命怎样与中国农村关联 / 320
8.2 贫农经济与农村建党 / 325
8.3 马列主义儒家化 / 331
8.4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圣王” / 334
8.5 干部队伍大扩张 / 339
8.6 逐鹿中原 城乡决战 / 342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 370
9.1 超级官僚社会的确立 / 370
9.2 利用农业积累实现工业化 / 373
9.3 商品粮短缺和“统购统销” / 377
9.4 城乡隔离和农业合作化 / 382
9.5 市场的萎缩 / 387
9.6 政治经济一体化:放弃新民主主义 / 392
第十章 大历史观 / 417
10.1 解除魔咒 / 417
10.2 一体化结构的束缚 / 420
10.3 超稳定系统应付外来冲击的模型 / 424
附录一 图表目录 / 446
附录二 参考文献 / 451
附录三 索 引 / 48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作者意图用一个较为理科式的方法建立一个模型,通过所谓超稳定结构和一体化结构解释近代(其实是一直以来)乃至未来的社会结构变化与发展,这一野心不可谓是不吸引人的。但总有两个问题容易出现,一是在模型先行的背景下,对于历史事件的归因与分析容易片面化和仅选取符合模型...  

评分

本书是兴盛于危机一书的续编,用超稳定结构的大历史观阐述1840-1953年的近现代史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三层面控制的社会,上层是由天人合一儒家意识的皇权统治,中层是由县以下层面的士绅政治控制,下层是由宗法宗族思想观念的家族控制,三个层面构成古代王朝的超稳定结构.当...  

评分

中国历史的发展放在世界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很多历史学著作都曾提到中国历史的延续性,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之类的概念。促使中国历史历代王朝循环往复,历史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金观涛在《兴盛与危机》这本书中,曾提出超稳定结构这一假说,而在其续篇《开放中的...  

评分

金观涛、刘青峰的《开放中的变迁》试图说明中国的近代史与自秦统一中国以来的历史同样受超稳定结构的支配。所不同的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超稳定结构经历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变迁。 打个比方来说,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个超稳定结构之旧瓶倒掉旧时代的旧酒而重装新酒的过程。它...  

用户评价

评分

两个星期时间把中国超稳定结构看完了,做了不少笔记。依靠意识形态认同建立起来的现代社会危机重重,依靠规范认同才可以与经济发展不发生互斥。

评分

简直民科神棍,有一分资料敢说九分话,一分资料都没有就敢说十分话。提出这种大而化之的理论,却缺乏任何精确定义和细节支撑。更重要的是这种研究没有任何意义:既无助于理解过去也无助于面向未来。真是沽名钓誉之辈。

评分

导言看得我热泪盈眶

评分

花了三天时间,读完金观涛、刘青峰《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这本著作是《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续篇,具体内容,是用“超稳定系统”(ultrastable system)的理论假说来分析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一体化)结构自1840到1956年(鸦片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的社会变迁、思潮更替。 最有启发的是超稳定结构三个子系统在近现代遭遇外来文明冲击的情景下所发生的更替和调整,用这一模式来分析洋务运动、变法改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共两党之争直至社会主义革命,会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共产党在夺取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中国社会如何一步步走到统购统销、农业合作化和计划经济的,其代价是一个超级官僚系统的存在。

评分

是时候抛弃“超稳”这种不切实际的政治讽刺法了,完全是家国同构的写法,这样能够部分阐释整体现象,但真正的历史不仅仅是阐释,还要追溯起源、变化以及异同。——尽管他们做的比大部分同时代学人要好,但也不代表他们是对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