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探讨1840至1956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的最新著作,观点新颖并富挑战性。作者不同意海内外的流行见解,即把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视为传统社会的断裂,而认为共产党建立的政权不过是传统的某种变构。作者企图超越国共两党和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用大量史料证明,传统深层结构如何左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其实是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扑朔迷离,本书则简明清晰地勾画出社会变迁的主线,以新的视角来考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金观涛,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刘青峰,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前主编。
二人长期合作学术研究,合着的主要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观念史研究》等。
本书是兴盛于危机一书的续编,用超稳定结构的大历史观阐述1840-1953年的近现代史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三层面控制的社会,上层是由天人合一儒家意识的皇权统治,中层是由县以下层面的士绅政治控制,下层是由宗法宗族思想观念的家族控制,三个层面构成古代王朝的超稳定结构.当...
评分读《开放中的变迁》,一开始略有些不习惯。从小被官方精细而完满的历史解释方式灌输到大,对于这种新的历史观还一时不能很好的接受。而我也因此无法从书中固有的历史观出发来对其进行理解和评价,而是更多的时候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出发来对其进行观察、评价,也生成很多批...
评分 评分作者意图用一个较为理科式的方法建立一个模型,通过所谓超稳定结构和一体化结构解释近代(其实是一直以来)乃至未来的社会结构变化与发展,这一野心不可谓是不吸引人的。但总有两个问题容易出现,一是在模型先行的背景下,对于历史事件的归因与分析容易片面化和仅选取符合模型...
评分中国历史的发展放在世界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很多历史学著作都曾提到中国历史的延续性,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之类的概念。促使中国历史历代王朝循环往复,历史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金观涛在《兴盛与危机》这本书中,曾提出超稳定结构这一假说,而在其续篇《开放中的...
非常tricky的概念框架…说不上来该从哪里批判,但总觉得这个“超稳定结构”有点儿循环论证的倾向,而且似乎反而是把更简单的问题给说复杂了(并未阅读其前著)
评分这个模型在我看来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尤其是到了第十章图10.3把魏晋南北朝和近代都一并纳入,包括对后来的推演……
评分非常精彩的一本书,虽然作者是从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百年变迁的原因,但其精妙的论证和阐述对于我制度经济学方向的硕士论文同样大有启发。此中,对国共两党组织架构的对比以及力量转换原因的分析尤为精当。从每一章节后翔实而丰富的注释当中,能看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大力推荐!
评分按照超稳定假说,四九到五六年是意识形态与社会组织一体化整合之过程,结果出现一个超级官僚组织,六七十年代是意识形态认同出现危机的时期,改革开放之后意识形态认同危机更加严重,这与十九世纪十分相似,但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评分89年对金观涛夫妇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走向文化批判反思传统的倾向,作者作为河殇的编导也在片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传统文化批判。这本书作为《兴盛与危机》的续篇不如前作,读到后面就有生搬硬套之感了,文化决定论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解释力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