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1925— ) 当代西方有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研究领域中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英国利兹大学和波兰华沙大学社会学教授。他在研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时所提出的许多精辟论述都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人们学术讨论的焦点以及理解当前正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全球性社会变迁的重要灵感来源。
著作有:《作为实践的文化》,《立法者与阐释者》,《自由》,《现代性与大屠杀》,《通过社会学去思考》,《现代性与矛盾性》,《后现代性的通告》,《后现代伦理学》,《生活在碎片中:论后现代道德》,《后现代性及其缺憾》,《全球化:人类的后果》,《寻找政治》,《流动的现代性》,《共同体》,《个体化社会》,《被围困的社会》,《废弃的生命》,《作为实践的文化》等。
穷人如何成为穷人、被看做穷人,取决于与他们同在的“我们”——既非贫穷也不富有的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如何赞许或者反对这种生活方式,这些“如何”投射了关于我们自身的现实。
当生产者的社会转变为消费者居多的社会,穷人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事:“成为穷人”曾经的意义来源来自于失业,今天,它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有缺陷的消费者(flawed consumer)的困境。
鲍曼在本书中回顾了工作伦理的起源,现代社会的转变,福利状况的影响和穷人被社会化生产以及文化界定的新路径,并提及穷人与贫穷可能的未来。他勾勒出在当代穷人的故事里被忽视、过度解读和被隐藏的部分,并试图回答:贫穷能够用普遍公认的方法来对抗和征服吗?
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11月号 笔者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更确切地说老人家信奉的是毛泽东思想,但在中国语境下毛泽东思想便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他同情穷人,对于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真诚的热情。此次暑假回家...
评分消费的时代 要问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恒久问题,我们这个时代的回答必是“消费”这个词,消费成为生活的中心意味着它再不简简单单同于以往的内涵。 在传统生活中(traditional),一个人被描述为“做什么的人”,“小李是一名司机”、“王会计”诸如此类的话语标示着对人的社会定...
评分原文地址: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52/journal_park399.htm 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转自台湾《文化研究月报》 (台湾译作“工作、消费与新贫”,此文中未作改动) 零、前言 我家的旧书房至今仍放着一个塑料收纳箱子,上面贴着一张纸,用彩色笔涂...
评分 评分社会学从来都是政治经济学。“纳粹的暴行不是出于对暴行的喜好,而是出于责任;不是出于一种施虐的欲望,而是出于美德;不是出于快感,而是出于一种方法;不是通过发泄野性冲动和扔弃顾忌,而是以优越价值观的名义;用专门的才能和早已计划好的任务。”
评分社会学从来都是政治经济学。“纳粹的暴行不是出于对暴行的喜好,而是出于责任;不是出于一种施虐的欲望,而是出于美德;不是出于快感,而是出于一种方法;不是通过发泄野性冲动和扔弃顾忌,而是以优越价值观的名义;用专门的才能和早已计划好的任务。”
评分翻译确实有点问题。鲍曼强调了现代性和消费社会使得新穷人在物质剥削之外,在精神上也认同了这种剥削。但最后提出的艺术伦理来解决问题,不知确切所指。
评分见解豁亮,肌肉未丰。
评分翻译确实有点问题。鲍曼强调了现代性和消费社会使得新穷人在物质剥削之外,在精神上也认同了这种剥削。但最后提出的艺术伦理来解决问题,不知确切所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