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

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何俊 编
出品人:
页数:573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0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55673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余英时
  • 历史
  • 思想文化史
  • 思想史
  • 文化
  • 余英時
  • 学术
  • 政治、哲学、思想
  • 余英时
  • 学术思想
  • 文选
  • 中国史
  • 文化研究
  • 思想史
  • 近代史
  • 儒家思想
  • 哲学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余英时是当代最具影响的史学家之一,他从史学的立场去认识、诠释中国历史与思想的独特传统及现代价值,试图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更新与重建奠定历史和思想的基础。余英时秉持独立而开放的精神,饱含中国文化的情怀,以几十年宏博精深的著述探索融贯中西、化传统为现代的中国人文研究之路。唯其著述宏富,亟需一部编选精当、足资导引的文选,何俊教授编选的《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正是这样一部著作。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目录
编者的话
序言:接受2006年克鲁格人文奖讲词
一、基本观念
知识·思想·信仰
附:《到思维之路》自序、再版自序
自由与平等的文化基础
附:《自由与平等》自序、重版识语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附:《〈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自序、增订版序
《历史与思想》自序
二、中国知识人的传统与使命
《知识人与中国文化的价值》自序
略说中西知识分子的源流与异同
——《士与中国文化》自序
士的传统及其断裂
——《士与中国文化》新版序
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
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
论文化超越
“创新”与“保守”
自我的失落与重建
——中国现代的意义危机
怎样读中国书
三、开放知识中的中国情怀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自序
附: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谈我的“中国情怀”
西方古典时代之人文思想
文艺复兴与人文思潮
工业文明之精神基础
“对塔说相轮”
——谈现代西方的思想动态
附:“对塔说相轮”补篇——对评者的答复
翻译与外来观念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序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自序
关于中国历史特质的一些看法
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我所承受的“五四”遗产
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
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
四、儒学的困境与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
史学、史家与时代
现代儒学的困境
附:《现代儒学论》自序
中国现代的文化危机与民族认同
——《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自序
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
犹记风吹水上鳞
——敬悼钱宾四师
附:《犹记风吹水上鳞》序
钱穆与新儒家
《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书成自述
我摧毁了朱熹的价值世界吗?
——答杨儒宾先生
中国史学的现阶段:反省与展望
——《史学评论》代发刊辞
中国史学思想反思
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
“国学”与中国人文研究
五、中国知识传统的继承与新辟
从史学看传统
——《史学与传统》序言
《东汉生死观》导言
历史视野中的贸易与扩张
《方以智晚节考》自序、增订版自序
《论戴震与章学诚》自序、增订本自序
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
关于韦伯、马克思与中国史研究的几点反省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自序
附:“士魂商才”——《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日译本自序
《朱熹的历史世界》自序一、二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
后记:《中国文化史通释》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選得太零碎,多收了克魯格獎受獎詞同中國文化史通釋的後記。

评分

读于研究生阶段。

评分

何俊选得还是很有水平的。

评分

以序跋为主,各个侧面都有提到,但总体属于浮光掠影式的,余的精彩处往往在于分析的层层深入、透辟精妙,这似乎只能通过读其专著或者长文才能真正体验到了。本书所收几篇早年文字很有意思,余早年精熟自由主义及史学理论,这大概是他后来能够成为大家的根基

评分

以序跋为主,各个侧面都有提到,但总体属于浮光掠影式的,余的精彩处往往在于分析的层层深入、透辟精妙,这似乎只能通过读其专著或者长文才能真正体验到了。本书所收几篇早年文字很有意思,余早年精熟自由主义及史学理论,这大概是他后来能够成为大家的根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