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印象画派巨匠。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布拉邦特。一生屡遭挫折,备尝艰辛。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美丽的瓦兹河畔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年仅37岁。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凡高娓娓述说着自己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自己在艺术探索中的孤独寂寥,字里行间更渗透着浓浓的兄弟间的手足之情……
凡高写给弟弟的书信集《致我亲爱的提奥》,我每次看都心痛到流泪。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赋予了惊人的艺术天赋,凡高的一生,可以说除了艺术才华,几乎被剥夺了一个普通人所能拥有的一切:他相貌丑陋,体质虚弱,备受严重精神疾病的折磨,他没有得到过爱情,没有朋友...
评分 评分梵高生在农村,一开始,他画的就是米勒式的农民画。他绘画几乎全是自学,他没有文艺圈里温文尔雅的格调,说话粗鲁而直接,不修边幅,胡子拉碴。 梵高一直用那稚气和执拗的农民式思维看待他的工作,他认为只要一直勤奋地工作,是一定可以取得成果的。 他一直在说:“过不了多...
评分《亲爱的提奥》,大二在图书馆的角落找到,就断断续续借了几次,怎么也没看完,看了也不记得,寒假又借来,有时候每天看几页,有时候每天看一行。与其说是写给弟弟的书信,不如说是写给自己的生活背书 看一行时候,有的是因为梵高令我感动,有的是因为伤感,有的是...
评分凡高写给弟弟的书信集《致我亲爱的提奥》,我每次看都心痛到流泪。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赋予了惊人的艺术天赋,凡高的一生,可以说除了艺术才华,几乎被剥夺了一个普通人所能拥有的一切:他相貌丑陋,体质虚弱,备受严重精神疾病的折磨,他没有得到过爱情,没有朋友...
没钱也不想去赚,同情心泛滥,自卑,种族主义,还有点自私,不愿意担责任,放到今天(其实当年也是)就是豆瓣知乎人人喊打的中二宅男,然而这都已经无所谓了,人家画画的好……
评分“我又画了几幅画+你能再给我寄点钱吗+我一定会成功的”的重复情节的确会拖阅读的腿。可是“你知道,芍药是杰宁的,蜀葵是斯科特的,而向日葵则是我的”。这个故事只能是梵高的。
评分我所能看到的对生活的最高形式的热情。
评分这本书像是梵高的画一样从内而外涌动着滔滔的生命力。一个个字像是要从纸面上跳出来一样,炙热绽放出一朵向日葵。梵高的困境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笼统的、庞大的生活做斗争的苦难,而是散落在日常中的梦想坚持和无力。
评分网上流传的抒情诗一般的段落并没有在这本书里出现,由于不是书信全集,也不好说就是杜撰的,但按照通篇Vincent的书信风格来看,好像不太可能写出那样的句子。由于知道他确切的死亡年份,读起来格外难受,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一切开始渐入佳境(开始可以熟练地画油画,与高更相识,书信中不断出现后来被认为是masterpiece的作品)时。我知他时日无多,看他不断设想那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甚为惋惜。最后两年Vincent患上精神疾病,字里行间的消沉显而易见,不似前几年那般还有力气设想自己未来的种种并带着一种坚定的决心想去实现它们,似乎最后他剩下画画,那些可以入画的美丽的事物令他心情愉悦。读罢很感谢Theo一直对他的支持与援助,只是他可能生不逢时,抑或命运对他薄情。最后,没有看过原著但也觉得翻译实在很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