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卞僧慧 纂
出品人:
页数:410
译者:
出版时间:2010-4
价格:50.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072327
丛书系列: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年谱长编系列
图书标签:
  • 陳寅恪
  • 年谱
  • 陈寅恪
  • 传记
  • 卞僧慧
  • 历史
  • 陈寅恪先生年谱
  • 传记·年谱·回忆录
  • 陈寅恪年谱
  • 学术研究
  • 历史人物
  • 民国学者
  • 年谱编纂
  • 中国近代史
  • 思想史
  • 学术史
  • 传记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陈寅恪先生是近代著名的学术大师,其一生经历坎坷,奉守“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之人生宗旨。本《年谱长编》系其任教清华大学时及门弟子卞僧慧先生以二十馀年时间编撰而成,并得到陈寅恪先生弟子与家属的认可。本书卷一叙世谱;卷二至卷七分述陈寅恪先生一生为人为学之行迹,凡涉及各种记载有出入需要考辨者多以按语说明;卷八为后谱,讲述谱主逝世后至骨灰安葬为止。全书有两个附录。附录一,为作者当年在清华大学听陈寅恪先生讲课时的《晋至唐文化史开课笔记》、《晋至唐史开课笔记》、《隋唐史开课笔记》以及《欧阳修课笔记》,这些笔记都没有正式公布过;附录二,为作者撰写的关于陈寅恪先生的文章,包括《陈寅恪先生史学蠡测》、《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喜读陈寅恪先生唐史手稿和〈魏晋南北朝史讲演録〉》、《重读〈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老师之老师,公子的公子》等六篇。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卷一
世谱
江州义门陈氏
陈腾远
陈克绳
陈伟琳
陈宝箴
陈三立
陈衡恪
陈同亮
陈隆恪
陈方恪
陈登恪
客家人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卷二
一八九○年(清光绪十六年庚寅) 先生一岁
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辛卯) 先生二岁
一八九二年(光绪十八年壬辰) 先生三岁
一八九三年(光绪十九年癸巳) 先生四岁
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甲午) 先生五岁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先生六岁
一八九六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 先生七岁
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先生八岁
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先生九岁
一八九九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 先生十岁
一九○○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先生十一岁
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先生十二岁
一九○二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先生十三岁
一九○三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先生十四岁
一九○四年(光绪三十年甲辰) 先生十五岁
一九○五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先生十六岁
一九○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先生十七岁
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先生十八岁
一九○八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先生十九岁
一九○九年(宣统元年己酉) 先生二十岁
一九一○年(宣统二年庚戌) 先生二十一岁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辛亥) 先生二十二岁
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元年壬子) 先生二十三岁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癸丑) 先生二十四岁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甲寅) 先生二十五岁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乙卯) 先生二十六岁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丙辰) 先生二十七岁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丁巳) 先生二十八岁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戊午) 先生二十九岁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卷三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己未) 先生三十岁
一九二○年(民国九年庚申) 先生三十一岁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辛酉) 先生三十二岁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王戌) 先生三十三岁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癸亥) 先生三十四岁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甲子) 先生三十五岁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乙丑) 先生三十六岁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丙寅) 先生三十七岁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先生三十八岁
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戊辰) 先生三十九岁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卷四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己巳) 先生四十岁
一九三○年(民国十九年庚午) 先生四十一岁
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辛未) 先生四十二岁
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 先生四十三岁
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 先生四十四岁
一九三四年(民国二十三年甲戌) 先生四十五岁
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 先生四十六岁
一九三六年(民国二十五年丙子) 先生四十七岁
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 先生四十八岁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卷五
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 先生四十九岁
一九三九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 先生五十岁
一九四○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 先生五十一岁
一九四一年(民国三十年辛巳) 先生五十二岁
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 先生五十三岁
一九四三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 先生五十四岁
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 先生五十五岁
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乙酉) 先生五十六岁
一九四六年(民国三十五年丙戌) 先生五十七岁
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 先生五十八岁
一九四八年(民国三十七年戊子) 先生五十九岁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卷六
一九四九年(己丑) 先生六十岁
一九五○年(庚寅) 先生六十一岁
一九五一年(辛卯) 先生六十二岁
一九五二年(壬辰) 先生六十三岁
一九五三年(癸巳) 先生六十四岁
一九五四年(甲午) 先生六十五岁
一九五五年(乙未) 先生六十六岁
一九五六年(丙申) 先生六十七岁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卷七
一九五七年(丁酉) 先生六十八岁
一九五八年(戊戌) 先生六十九岁
一九五九年(己亥) 先生七十岁
一九六○年(庚子) 先生七十一岁
一九六一年(辛丑) 先生七十二岁
一九六二年(壬寅) 先生七十三岁
一九六三年(癸卯) 先生七十四岁
一九六四年(甲辰) 先生七十五岁
一九六五年(乙巳) 先生七十六岁
一九六六年(丙午) 先生七十七岁
一九六七年(丁未) 先生七十八岁
一九六八年(戊申) 先生七十九岁
一九六九年(己酉) 先生八十岁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卷八
後谱
一九七○年
一九七一年
一九七二年
一九七三年
一九七八年
一九八二年
一九八三年
一九八六年
一九八七年
一九八八年
一九八九年
一九九○年
一九九二年
一九九三年
一九九四年
一九九五年
一九九六年
一九九七年
一九九八年
一九九九年
二○○○年
二○○二年
二○○三年
附录一
陈寅恪先生开课笔记三种
“晋至唐文化史”开课笔记(一九三二年秋)
“晋至唐史”开课笔记(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隋唐史”开课笔记(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一、二十八日)
陈寅恪先生欧阳修课笔记(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六日第一课)
附录二
陈寅恪先生史学蠡测
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
喜读陈寅恪先生唐史手稿和《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重读《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老师之老师,公子的公子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严格地说,本书不足以称之为长编。长编首先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搜集资料和考证的方法。从这方面说,本书在资料搜集上还是有了很多补充,尤其如《陈葆君日记》之类的新资料,做了很多补充。但是考证方面就做的不是很够了。历来的长编之作都是有考证的,见诸于著作的是经过考异之...  

评分

一直喜欢陈先生,是因为,一,陈先生一生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誓死捍卫,从未放弃,直到含恨离开这个世界。为此深深感动;其二,他的著作观点独到,总能在普通的史料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而且推论严谨,一环扣一环。所以他是我最为钦佩和关注的学者。文人的风骨...  

评分

严格地说,本书不足以称之为长编。长编首先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搜集资料和考证的方法。从这方面说,本书在资料搜集上还是有了很多补充,尤其如《陈葆君日记》之类的新资料,做了很多补充。但是考证方面就做的不是很够了。历来的长编之作都是有考证的,见诸于著作的是经过考异之...  

评分

年譜長編大概是年譜對現代傳記的妥協。長編沒有對譜例和考證的嚴格要求,卻有羅列材料的自由,這大概就是中華書局最近出版的幾本近代人物年譜長編的原因。就此書而言,建國之後部分在人物名字、正文材料考證方面略為淆亂,但較最後二十年等書多出的共和國史部分,卻也彌足珍貴...  

评分

书中透露了王静安先生与罗振玉早年过从事迹。王先生竟然被迫为罗氏倒卖古董,与商家讨价还价,获取佣金以贴补生计,看后直是令人唏嘘。一代学术天才却无经济独立,亦无人格独立可言。然先生一日不忘学术独立,身处艰难困厄,依然做出了开山辟径的学术成就,愈令我辈敬仰。 相形...

用户评价

评分

确实是初稿

评分

还差10年没看完。忍不住先来写。1、年谱比传记好看。蛛丝马迹好看。2、那一代本就很厉害的学人中,学识和风骨,陈寅恪先生真是不二牛人。高山仰止死我了。3、年谱前半部飞扬璀璨,后半部里答复科学院的讲话,字字风骨。4、书里涉及一个周恩来“卖”老舍的说法,真真可恨。这个党真是有所谓他们自己都无从自知的黑与恶。5、03年安葬骨灰那一系列科学院、中大等针对“陈寅恪家属”的啥啥祝贺评价公文,真想说一个字,“配”吗?

评分

南朝化

评分

错字偏多,体例材料似乎还有改进的空间

评分

基本上把书信、亲友回忆和讨论会文章中的有关信息都熔铸进来了,此书一出,研究陈寅恪将变得容易许多。也有一些首次披露的材料。推荐。不过问题也很严重,后出的很多材料恐怕不是卞僧慧本人补进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