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在本质上是干燥的。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工业化将社会关系中带有人情味的成分蒸发掉了,然后用各组实体组织将个体连接起来。而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在本质上是湿呼呼的。返璞归真回到人类文明的原点,让被工业社会、大众营销烤干的人情冷暖再重新湿润起来。彼此之间的认同喜欢将是未来“湿”营销的基础。
“湿”的东西是活的象征、生命的象征,鲜活生动的个性以社区、互联网进行分享、对话、合作和行动,形成改变商业规则的强大力量。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探索这些规则,因为这将关系到目前的营销业和广告业何去何从。
目录
第一篇
碎片化经济
大众市场之后的圈子化世界
第一章 新型社会网络的崛起
第二章 集体兴奋——网络的财富
第三章 永恒的信息瀑
第二篇
消费者新思维
全球互联网市场的用户现状
第四章 选择的困惑
第五章 贵在参与
第六章 从提供选择到提供需要
第三篇
湿营销时代
真实人性的回归
第七章 网络式互利交换
第八章 返璞归真
第九章 身份即营销
第四篇
生财有道
湿营销时代的现状和未来
第十章 湿营销的存在基础——新的信任体系
第十一章 湿营销面临的新秩序
第十二章 走向未来
汤姆·海斯,人称“新网络时代风向标”,他曾在惠普,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和AMD担任过高级营销总监。他的个人博客TomBomb.com内容主要介绍硅谷的科技动向。《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快速公司》(Fast Company)等杂志和刊物都对他做过采访介绍。著有畅销书《Jump Point: How Network Culture Is Revolutionizing Business》(《起跳点》)。
迈克尔·马隆长期关注硅谷发展动态,是美国著名的科技新闻工作者。他曾担任《福布斯ASAP》杂志编辑,目前担任ABC新闻网的网络专栏作家。他曾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以及《连线》和《快速公司》等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已出版的作品包括《大成就》,《虚拟化企业》,《无限循环》和《智力资本》。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只有认同人是湿的,才能理解湿营销。人是湿的。据说人体95%以上的成分都是水,而干的成分不到5%。古人说智者乐水,水是湿的。照目前地球环境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湿营销的未来前景似乎越来越看好。 湿营销是一种“人性...
评分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 No size fits all。书里的观点在第一章已经写得很清楚了。现在的人认同圈子的价值,于是,营销的意义从泛媒体的传播转为了圈子的传播。而圈子的人数又很少,大概也就148人(148人定律),之前适合这一圈子的size 可能并不适合all 圈子,原先推崇的媒体的价...
评分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 No size fits all。书里的观点在第一章已经写得很清楚了。现在的人认同圈子的价值,于是,营销的意义从泛媒体的传播转为了圈子的传播。而圈子的人数又很少,大概也就148人(148人定律),之前适合这一圈子的size 可能并不适合all 圈子,原先推崇的媒体的价...
评分主题相似的书,还有一本叫正在爆发的营销革命,也是写“湿营销”,但和这本书不是一个档次。本书试图从心理学、社会学理论视角来分析网络现象,有可能提供一个洞见现实的工具。遗憾的地方:书中的有些引用的论文、著作及其作者都翻译成中文,想要进一步追溯阅读很困难。有英文...
评分看这本书是从三个推荐序看起的,看了第一个序“人是湿的”,觉得在瞎扯淡,而且是扯到蛋疼的那种,二序和三序还稍微让我懂了点那个啥湿营销;看完整书后再来看一序,还是觉得大部分在扯淡,但还是赞同了里边的“阴阳”论与“和而不同”论:这里描述的“阴阳”就是道教里阴阳结...
湿件控制和关系营销,我们进入了一个利基大市场,这需要营销人员多信息灵通啊,哎!
评分带着轻松的心态去读,读起来太爽了。两口气读完,下午一口气,晚上一口气。与其说是讲营销,还不如说是讲网络社会的,比如“网络社会群体的11种身份”。对“网络式互利交换”和“身份即营销”两个章节印象特别深。
评分找来一堆的观点拼凑成的一个主题,所以免不了逻辑上有些bug,但介绍的不少案例可以帮助脑洞大开。
评分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或新的方法,但对由互联网和新媒体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社会学的解释都挺好的。三星半吧。
评分我的理解是这是一本讲述技术革命所引发的社会变革的书,而不是一本讲述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进行营销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