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蘭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於德國貝爾森集中營時,距離她的16歲生日尚差3個月。
奧托・弗蘭剋(Otto H.Frank)安妮・弗蘭剋的父親,是弗蘭剋一傢經曆納粹恐怖統治後的唯一幸存者。他的餘生緻力傳揚女兒的日記,1980年去世。
《安妮日記(權威全譯典藏版)》主要記錄瞭安妮•弗蘭剋遇難前對密室的生活和身心成長曆程,首篇寫於1942年6月12日,末篇寫於1944年8月1日。在被壓抑和恐懼氣氛籠罩的密室生活中,安妮雖然有時像大人一樣情緒低落,但始終心存希望。她把日記本“吉蒂”作為假想的收信人,以寫信的方式傾訴自己的內心。日記中既記載瞭安妮對傢庭成員(尤其是對母親)的好惡、對密室內部爭論的分析、對戰爭的看法,甚至涉及對女性社會地位問題的見解,也記述瞭安妮對發育中的身體的好奇、對理想愛情的憧憬與渴望、對人性與人生的深刻探索。安妮在不斷的自我反思與自我鼓勵下,逐漸獨立和自主。
6月,突然接到一个老友的邀请,于是匆匆踏上了前往阿姆斯特丹的旅程。 刻板印象中,从这座城市联想到的除了郁金香,自行车和运河,就只有大麻和红灯区。 却没有联想到,这里还拥有大量梵高,林布兰特,哈尔斯等艺术巨匠的传世之作;这里还是那本家喻户晓的《安妮日记》的真实...
評分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安妮对自己的感受对身边的人的感受以及对她生活的感受就像我一样,时而觉得生活充满着快乐与希望,时而又觉得苦闷不已仿佛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理解一个年轻的孩子的想要过她美好生活的时候。 我觉得她告诉我了很多怎么去面对自己...
評分看了《安妮日记》后脑海中又浮现起《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和《美丽人生》等那些反映二战题材的电影的画面,心里很难受,难受的是,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生灵涂炭是因愚蠢的权欲膨胀和种族优越;难受的是,即使晦暗如斯,仍有颗善良纯真的心在飘摇闪烁,但它们大多最终无声息灭;...
評分“保留自己感觉和感情的历史,我等于活了两次,过去将会返回,而未来也就潜藏其中。” ——德拉克鲁瓦(法) 日记体作品的最大启发便是如题记所说,给予读者真实的历史感,将一整段不属于你的时空完整地呈现在你面...
就內容而言其實我不太喜歡,基本上是一個青春期少女的無病呻吟,中後期纔基本涉及到瞭納粹時期的一些情景,但是安妮在密室裏依舊堅持學習、堅持思考這一點讓我非常欽佩。她在那段時間讀的書,也許都比我們現在很多成年人幾年內讀的書都多瞭,她思考的事情和問題,也許許多渾渾噩噩的人一輩子都沒有思考過。最後的後記交代瞭他們八人的結局,有點難過,要是能再多堅持幾個月,他們就可以走齣密室,迎來陽光,可惜…而安妮也許沒有想到,她當年希望當一個作傢的願望,和希望在她逝去後很多年裏還被人記得的願望,竟然都實現瞭。
评分兒童的身體時代賦予其趨嚮成熟的靈魂,然而我抱著想看集中營生活的期望看完瞭整本少女的煩惱,略失望
评分補標
评分安妮可真棒!很多想法在我的少女時代也有過,但自己沒法像她那麼堅強樂觀。
评分就內容而言其實我不太喜歡,基本上是一個青春期少女的無病呻吟,中後期纔基本涉及到瞭納粹時期的一些情景,但是安妮在密室裏依舊堅持學習、堅持思考這一點讓我非常欽佩。她在那段時間讀的書,也許都比我們現在很多成年人幾年內讀的書都多瞭,她思考的事情和問題,也許許多渾渾噩噩的人一輩子都沒有思考過。最後的後記交代瞭他們八人的結局,有點難過,要是能再多堅持幾個月,他們就可以走齣密室,迎來陽光,可惜…而安妮也許沒有想到,她當年希望當一個作傢的願望,和希望在她逝去後很多年裏還被人記得的願望,竟然都實現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