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这是篇读书笔记,为什么读了这本书?可能起源于内心一些完美主义的东西。 这一年,给自己列了个很长的书单,想把西方经典里和科学有关的东西全读一遍,弄清楚" 科学"这个概念在西方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以更好的了解什么是科幻。 西方最早没有科学的概念,科学是...
评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郭斌和先生 Every Word,a scholar;Every step,a Gentleman. 本文作者章学清于194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外文系,1952年(40级)毕业,为郭斌和先生之高足,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业师郭斌和先生字洽周,于1900年6月20日(庚子五月二十四...
评分【前言】 《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在对理想的政体进行分析和描述后,也清楚地意识到,一个政治性的规划,最难的部分就是如何将它付诸实施。所以在第八和第九章中,他详细叙述了一个理想政体在实施中会遇到何种困难,而逐步堕落成为最糟糕政体的过程。此外,由于他认为人类内心...
评分《理想国》在很多人眼中被视为与主流自由主义学说相对立的“反动学术典型”而加以批判。这些批判者站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价值立场的互应场域中,自然有着可圈可点的正当性。然而作为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理想国》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品读,从中可以提炼出很...
评分【按语:思想的深刻恢宏之外,《理想国》作为戏剧的优美瑰丽是摘要难以呈现的,这篇对话录如思想之舞蹈,与《法律篇》的沉滞凝重迥然有别,后者更胜在对现实的洞察力。个人深为认同A. E. Taylor的解读,“《理想国》的真正主题不是相互竞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优劣,而是‘正直...
手头译本这个最现代啦.....比Bloom都好懂点,适合我这种文盲..
评分not that tough
评分not that tough
评分入门可以的
评分Read VII & profoundly enlightene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